世界卒中日
世界卒中日
起源:
2004年6月2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5届世界卒中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神经病学专家代表发表一份宣言,呼吁设立“世界卒中日”。这份宣言将提交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指出,卒中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
大会指出,如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20年卒中病例将增加1倍。负责起草该宣言的大会主席之一Stroke杂志总编Hackinski在发言中指出:“在美国,每45秒就发生1个卒中新发或复发病例,每3分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世界卒中日宣言着重阐述6项主要目标:充分调动各界力量预防卒中,把预防卒中和预防心血管病、认知障碍的工作结合起来;建立跨学科卒中医疗队伍;把知识转化为行动;开发新的研究方法;教育公众主动参与;建立全球合作。
《宣言》说,卒中完全可以预防,但老龄化、活动过少、吸烟和快餐加速了卒中、心脏病、糖尿病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日益流行,卒中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如果不加干预,预计到2020年卒中的人口将增加一倍。相反,如果应用已有的知识,将会使一半人免于卒中的危害。
《宣言》指出,预防是最值得去做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有效药物,遏制未经证实、高花费的或错误的做法,通过公共词汇、核心教程、在线资料、远程教育和临床观摩学习来全面教育健康职业者。要建立跨学科的卒中医疗和康复团队,尤其是建立简单、综合的卒中单元,满足卒中患者的需要
“世界卒中日”的宣言从流行病学阐述了卒中全球的客观发病现状,要求公众加强预防意识,共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应用我们现有的医疗资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采取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一级预防措施,并进行二级预防的有效性治疗;建议努力建设多学科的综合性卒中医疗队伍,明确指出必须加强卒中单元的建设,即使最基础的卒中单元模式也对卒中的医疗有效;加强全球共同防御卒中危害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