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乡

1、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陈家乡基本概况陈家乡位于朝天区西北,东与大滩、柏杨为界,南邻朝天、羊木,西与东溪河乡接壤,北与柏杨乡、宁强县毗邻,是历史是商贾游人出入川道之一,堪称川北门户,蜀道古镇。幅员面积53.75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1064户,6464人。
乡政府驻地陈家坝,海拔508米,距区政府12公里。境内交通以朝陈公路为主干,基本实现了村组公路联网。
1950年建立陈家乡人民政府,属第七区(朝天区公所)治。1958年撤陈家乡成立陈家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陈家乡人民政府,属朝天区辖。陈家乡名源于姓氏,明代安乐河畔建银广场,清时陈姓人家迁于场镇聚居,遂名陈家坝。陈家乡下辖村:
银光村
柿子岭村
天井村
青鹿村
松广村
青坪村
红坪村
梯子岩村
陈家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
6290
男
3252
女
3038
家庭户户数
1622
家庭户总人口(总)
6285
家庭户男
3250
家庭户女
3035
0-14岁(总)
1603
0-14岁男
793
0-14岁女
810
15-64岁(总)
4200
15-64岁男
2217
15-64岁女
1983
65岁及以上(总)
487
65岁及以上男
242
65岁及以上女
24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6279
自然气候乡境属浸蚀中山,最高峰堂尖帽,海拔1667.1米,最低点陈家坝,海拔508米。主要河流安乐河,境内流程10公里,天井河、邱家河等几条支流分布两岸。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年均气温16℃,最高温37℃,最低温-4℃,无霜期237天。
境内矿产资源有沙金、银矿、大理石、重晶石等。全乡有耕地8287.5亩,主产玉米、小麦、水稻、杂粮,土地瘠薄,产量较低,农业基础薄弱。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狠抓以公路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寻支持,内挖潜力,精心组织,注重实效,累计完成乡道改造12公里,村道上等级10公里,全乡村有公路率达75%。“一纵五横”的公路网络格局已初步形成。农网改造全面完成,旱山村社的人畜饮水基本得到解决。
该乡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1万元,人均粮食达188公斤,人均纯收入1013元。以蚕桑为主,干果、黄羊为辅的新兴产业格局初具雏形。
2、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陈家乡陈家乡位于资中县城西南,地处资中、威远、市中区交界处,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84个农业合作社,有3个场镇,陈家场镇为经济、文化中心。面积54.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000亩,属浅丘陵地区,纯农业乡镇。全乡总产数10574户,总人口35889人。
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在2001年实现1:7:3:1:3:2的奋斗目标,即农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7000万元;财政收入实现300万元;粮食总产量18000吨;人均出栏山羊1只,农民纯收入逐年增收300元,达到2000元;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实现三年三条路,一年一条街的改造;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有在1951年剿匪中牺牲的25位烈士墓,有纸厂、发电站,产稻谷、小麦、玉米、黄豆、柑橘、椪柑、花生、油菜籽,畜禽以山羊、生猪为主,汽车通内江、威远、资中等地。
王家寺村六组有古建筑崇德祠,处于高峰山、困牛山、斗牛口之间,地名仰天窝。明末清初建祠。祠后有仰天窝下坟坝,为曹氏家族墓地。坟墓相连,多为清乾隆以下时期所建,高约2米、宽1丈、长1.5丈者为多。多有墓碑,现存少许。
3、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陈家乡陈家乡位于盘锦市盘山县,乡政府驻陈家,人口2.31万人,面积114.2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陈家、园林、东地、朝鲜族、王家、小刘家、郎家、四家子、青沙、大板、韩家、光正台、前腰、后腰、鸭子厂、统一。
陈家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方针,突出抓好一村一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1、加强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种植业。省土地整理项目已接近尾声,改建排灌站1座,修建农桥7座、进水闸4座、涵16座。现在项目区内土地和灌溉条件得到改善,仅灌溉一项就给承包户每年每亩土节省柴油、电、泵、线路、人工等各项费用26元,提高了农民收益。此外,还发展高产、优质、无害品种,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
2、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营效益。积极发展粮菜畜禽等产业:泥鳅鱼增养3.2万亩,发展农户1500户,户收入可达4700元,人均收入可达360元左右;河蟹3.5万亩,发展农户3000户,户可收入可达3710元,人均收入可达550元左右;黄牛饲养量2800头,生猪2.5万头,羊1200只,禽类40万只,特种动物3000只,鲜细菜种植1万亩,棚菜20万平方米。
3、发展“一村一品”,壮大优势产业。加大了村乡两级的宣传、引导力度,及时为农户提供市场和技术信息,“一村一品”初具规模,并且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4、发展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鑫安源有限公司泥鳅鱼养殖辐射力量已经形成了规模,得到了农户的认可;统一加工厂采取措施,为农户提供服务,逐步完善服务体系,现已带动农户2500余户,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
4、四川省达州市达县陈家乡陈家乡位于达县西南部、距县城41公里,东邻渡市、罐子,西与龙会、渠县汇东山青村连,北靠九邻、南接木头、渠县农乐乡天城、龙眼村,全乡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44个村民小组3550户13605人,林业用地面积为22000余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7600余亩,未成林造林地1400亩,四旁折合面积2000余亩,森林覆盖率20.5%。
陈家乡为明建场,清属垂虹乡,1935年置陈家乡,1940年更名龙陈乡,1952年复陈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乡村公路与达(川)广(元)公路相连。辖三项观、斑竹林、柏林沟、骑龙寺、玉龙寺、跑马坪、大田坝、寨湾、塔子、沿溪河、顶尔岩、河堰口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农机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兼产烟草。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