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联盟

地中海联盟简介地中海联盟(法语:Union pour la Méditerranée,但通称为Union méditerranéenne)是由法国总统萨尔科齐主导成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该组织由欧盟成员国和地中海沿岸的非欧盟成员国组成。萨科齐成立该组织原目的在于扭转土耳其致力加入欧盟的目标,但在土耳其获得保证此组织将不是取代土耳其加入欧盟的折衷方案后,土耳其接受邀请参与该组织。地中海联盟于2008年7月13日在法国巴黎由成员国的领导人举行峰会,正式宣告地中海联盟成立。
地中海联盟历史渊源地中海联盟构想源于1995年11月27日巴塞罗那会议所确立的“巴塞罗那进程”,即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塞浦路斯、埃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马耳他、叙利亚、土耳其这11个北非和中东国家,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建立在经济、能源、移民、民主制等方面的合作关系,以2010 年前建立欧盟与地中海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为远期目标。

但由于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滋扰、巴以之间的民族冲突,阿拉伯国家不愿接纳欧盟为其制定的国际人权标准,整合地中海沿岸这一有着强烈“异质性”的地区,对于欧盟而言多少带有一点“乌托邦”的色彩。
萨科齐因此在竞选总统过程中,在“巴塞罗那进程”基础上提出了“地中海联盟”的设想,将范围缩小到地中海西部的北非国家。因为来自北非的非法移民一直是法国的心腹之患,阿尔及利亚极端伊斯兰宗教武装的活动也是法国的潜在的挑战。
此外,北非地区对发展核能的潜在需求也是法国寻求建立“地中海联盟”的现实利益考虑。施展“核外交术”的萨科齐自去年上台以来,已同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签署了核合作协议。此外,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国,以及临近这一地区的苏丹和几内亚湾地区,均是世界上重要的原油产区,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亦可保障法国的能源供给渠道。
基于这些考虑,萨科齐提出建立与“巴塞罗那进程”并行的、只吸收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地中海联盟”。由于法国不可能独自承担维持联盟运转庞大的经费,还得仰仗欧盟的财政支持,因此这个“地中海联盟”实为欧盟框架下的“盟中之盟”。在“巴塞罗那进程”下,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三个欧洲南部大国是该机制的主要推动国,而在“地中海联盟”下,则为法国主导。
法国在最初的“地中海联盟”蓝本里有诸多设想,包括模仿欧洲投资银行的模式建立“地中海投资银行”,为地中海国家的发展项目提供贷款支持;组建一个核能机构,由法国提供核能方面的智力支持;成立“地中海大学”进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建立一个环保机构监控水质和其他资源的使用。
从这些政策措施来看,实为重新包装了的“巴塞罗那进程”,只不过主导国变成了法国一家。因此,“地中海联盟”一经提出,不仅引起欧盟内其他成员国的反感,而且也并不讨好法国所看重的北非国家。
2007年10月,萨科齐借访问摩洛哥之机为其“地中海联盟”构想积极游说:“‘地中海联盟’不是我自己的计划,而是一个共同计划”,不过此举成效甚微。有分析指出:“‘地中海联盟’只是法国追逐其双边利益的惯用手段而已,并无助于地区问题的解决”。
峰会召开之前,欧盟内部对“地中海联盟”构想大泼冷水,认为这会给欧盟带来额外的财政负担,以及造成欧盟机构重叠臃肿。英国认为,强烈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法国提出将土耳其囊括在“地中海联盟”内,实际上是提供给土耳其另一平台促其进行各项改革,而又不给其加入欧盟的承诺的圆滑计策而已。德国质疑,“地中海联盟”有分裂欧盟之虞,并且担心德国在中欧的影响力将会受到削弱。
峰会召开前一晚,萨科齐和默克尔就“地中海联盟”进行最后的外交磋商。这场较量最终以萨科齐同意在“地中海联盟”构想上做出重大修订结束。
修订后的“地中海联盟”虽保留其名,但其内容和最初的蓝本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法国同意“地中海联盟”不再是地中海沿岸国家专属品,所有的欧盟成员国都可参与其中。
最大的修改是,法国同意纳入德国成为该构想的动议国,以法德两国的共同名义向欧盟峰会提交此份“地中海联盟”计划,并且法国放弃了准备于2007年七月在法国召开“地中海联盟”峰会的计划。
获得通过的“地中海联盟”将替代现行的“巴塞罗那进程”,后者余下的财政拨款也将划转到“地中海联盟”下。计划中的“地中海联盟”将实行“双头制”——由欧盟国家和非欧盟的地中海国家各出一名主席,并设一个只有20人的微型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欧盟27个成员国和16个地中海沿岸非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2008年7月13日在巴黎举行地中海首脑会议,地中海联盟正式成立。这是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一个区域性合作的新实体。“地盟”这个简称,今后可能同“欧盟”“阿盟”“非盟”“东盟”等一样成为经常见诸报端的国际政治词汇。
地中海联盟成立的原因
地中海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中海东西长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1800公里,海域面积250多万平方公里。地中海北面是欧洲大陆、南边是非洲大陆,东面是亚洲的中东地区。地中海西部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东北面经土耳其海峡与黑海相连接,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凿通航后,地中海东南的一经过这条运河与红海相通,经红海出印度洋。从西欧到印度洋,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这条航线成为世界上运输最防盲的海路。据统计,每天在地中海航行的各类创制达到2000多艘,西欧输入的石油总量的85%是通过这条航道运送的。地中海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期以来,地中海成为列强必争之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美国第六舰队一直以地中海为基地,西方其他国家的舰队也在这个海域游弋,从舰艇数量看,今天的地中海已经成为西方军事大国军舰集聚密度最大的海域。
萨科齐提出的地中海联盟并非偶然。
首先从地缘政治看,地中海是法国安全战略的优先关注地区,通过地中海东进是中东和海湾,南下是北非和法语黑非洲,这些地区都是法国传统势力范围。萨科齐强调,法国的目标是重新成为实力雄厚的地中海大国。
第二,法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越来越严峻,而这种威胁主要来自北非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极端主义势力,通过地中海联盟与北非和中东各成员国加强合作,将有助于制止这些极端分子的潜入和行动。
第三,由于战争和贫困,非洲大量移民进入法国造成了众多的社会经济问题,一旦南欧与地中海南岸国家展开合作,实现南岸国家的安定和繁荣,从源头上解决移民问题。
第四,地中海南岸国家具有很大的产品、投资的市场潜力,法国还特别希望开拓阿拉伯国家的核工业市场。北非和中东国家以及邻近这一地区的苏丹和几内亚湾地区都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地以及各种原料产地,如果地中海地区建成一个地域广泛的自由贸易区,这将是确保和开拓新的能源和原料供应来源的重要手段。
第五,美国同法国在非洲的争夺十分激烈,美国大举“进攻”,争夺法国的传统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法国在非洲、特别是黑非洲的影响正在削弱。而地中海联盟将使得法国能够加强在北非地区的影响,进而扩大到西部黑非洲地区,从而维护自己在非洲前法国殖民地的传统地位。
按照萨科齐的最初设想,地中海联盟仅由地中海沿岸的国家组成,欧洲大陆只有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南欧国家参加,南岸国家则由与法国关系密切的埃及打头,法国与埃及在计划中的地中海联盟中担任首轮联合主席国。显然,法国希望在这个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甚至有同德国在欧盟中争夺地区优势的企图。因此,这一设想立即遭到德国以及其他一些欧盟成员国的反对。于是法国在欧盟内部进行磋商和,最终相互做出让步,欧盟今年春季的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地中海联盟的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欧盟将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地中海联盟,而这一联盟成为“巴塞罗那进程”的更新和补充,欧盟向“巴塞罗那进程”提供的资金承诺将转向地中海联盟。欧盟首脑会议的决议使得法国的计划得以实现。
这次巴黎首脑会议不仅宣布成立了地中海联盟,而且巴黎还成为中东外交的舞台。首先,北非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应邀在地中海联盟的框架内同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一起出席首脑会议,共同坐在一个会议桌前,这在阿以关系史上是罕见的,东道主法国认为,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大的成功。其次,奥尔默特在巴黎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都表示,双方对中东和平前景表示乐观,认为巴以已经十分接近达成协议。第三,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借出席这次会议高调访问巴黎,并出席7月14日法过国庆节阅兵式,这表明叙利亚在法国协助下重返国际舞台。访问期间,阿萨德和黎巴嫩总统苏莱曼在法国和卡塔尔的斡旋下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双方长达半个世纪的对立状态。最后,有报道说,巴黎首脑会议期间,叙利亚和以色列通过土耳其进行了间接接触和谈判,中东地区这两个宿敌也出现了和解的迹象。以上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成果虽然同地中海联盟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地中海联盟的确为这些成果的取得提供了机会和可能,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地中海联盟在未来的中东和平进程中很可能会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而这一点也正是欧盟“南下”战略的意图所在。
组织与目标
地中海联盟的组织比欧盟来得松散,虽然萨科齐声明该联盟组织并不是仿效于欧盟,但却表示联盟将会同欧盟“以相同的方式做相同的事以达到相同的目标”。自2008年联盟组织计划限缩后,许多如地中海投资银行(仿效欧洲投资银行)及许多机构的成立方案都被中止,改以其他实用价值较高的计划取代原有方案。
按照原本的组织架构,地中海联盟将仿效欧盟设有轮值主席,负责统合能源、保安、反恐、移民及贸易等事务。法国的核能技术将用来交换北非的天然气资源。另外地中海联盟将与欧盟共同使用某些领域部门,包括在司法领域共同打击贪污、恐怖主义、黑社会及非法移民,而巴塞罗那进程在某些部份是未能实践的,因为巴塞罗那进程是只由欧盟成员国推动,但北欧国家对地中海事务不甚重视,而该联盟将可避免缺乏动力及协调的情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