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帝王名师-桓 荣

桓荣,字春卿,汉代永城龙岗人。少年时曾游学长安,习《欧阳尚书》,拜博士九江朱普为师。因贫穷无所倚,经常出卖劳力以糊口,但他勤学不倦,15年不曾回家。

他的老师朱普病故后,到九江奔丧,负土成坟,并留在九江教授生徒数百人。王莽倒台,天下大乱,桓荣抱着经书,与弟子逃至深山,虽饥寒交迫,仍讲经不辍。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桓荣的弟子虎贲中郎将何汤推荐桓荣为太子讲学。光武帝召见桓荣说《尚书》,听后十分满意,于是拜桓荣为议郎,并赐钱 10万,命他教授太子。每朝会,光武帝就命桓荣与公卿讲解经书,大加赞扬,并感叹说:“得生几晚!”这时正值欧阳博士缺位,打算让桓荣来当。桓荣叩头推让说:“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臬弘。”于是,拜桓荣为博士,提拔彭闳、臬弘为议郎。

光武帝乘车至太学,大会诸博士辩论经文,桓荣身着儒服,温文尔雅,辩明经义,以礼相让,儒者无人可及。光武帝诏赐奇果,儒者皆怀抱着,只有桓荣双手捧着奇果拜谢,光武帝指着桓荣道:“这才是真正的儒生呢!”从此,光武帝对他更加敬重和厚遇,并命他住在太子宫中教授,长达5年之久。后来桓荣又推荐自己的弟子九江郡胡宪侍讲,才允许他出太子宫,但每天还要进宫讲授一次。桓荣生病,太子朝夕遣人询问病情,并赐珍贵的食品、帷帐及奴婢。对他说:“如有不讳,不必为家室忧虑。”桓荣病愈,仍继续为太子侍讲。

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光武帝大会百官,要为太子正式拜师,征求百官意见。群臣知道光武帝欲让太子舅舅阴识为师,因而都说阴识可当。只有博士张佚正色道:“现在陛下立太子,究竟是为了阴氏,还是为天下?假如是为了阴氏,则阴识可为太子师,假如为天下,就该任用天下贤才。”光武帝称赞张佚言之有理,说:“拜师是为了辅太子,今博士不难匡正我,更何况太子呢!”于是拜张佚为太子太傅,桓荣为太子少傅。

桓荣因为太子经学已成,上疏要求辞职,太子执意挽留,未能获准。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屏为太常,主管宗庙之事。太子即位,是为明帝,以师礼待桓荣,对他十分敬重,并拜他的两个儿子为郎官。桓荣年逾80,多次上书引退,明帝总是加以赏赐而挽留,并亲自去太常府,令桓荣上坐,为他设几杖,大会百官,自骠骑将军、东平王以下及桓荣的学生数百人,明帝亲自执弟子礼,每言都说:“太师在此。”

永平二年(公元59年),明堂、辟雍、灵台三雍初成,拜桓荣为“五更”,封关内侯,食邑5000户。

桓荣每次生病,明帝都派使臣探问,太官、大医络绎不绝,相望于道,及至病重,桓荣上书谢恩,让还爵位和封地。明帝亲自去太常府探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桓荣而流泪,并赐床茵、帷帐、万剑、衣被,很久才恋恋不舍而离去。诸侯、将军、大夫问病者,不敢乘车到门,皆拜于桓荣床前。桓荣病故,明帝身穿孝服,临丧送葬,葬于首山之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