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类黄矮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葱类黄矮病

症状

发病初期新叶嫩薄,叶色变浅,心叶上出现淡黄色斑,发病后生长速度变缓或停止生长,叶片扭曲变细,叶面凹凸不平,叶尖逐渐黄化,有时叶上出现的黄绿色斑驳或黄色长条斑,葱管扭曲,生长停滞,蜡质减少,叶下垂变黄,严重的全株矮化或萎缩。

发生规律

病毒引起的病害,病毒在田间主要靠蚜虫或汁液摩擦接毒。如果7月高温干旱,8月就出现少数典型萎缩病株,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发病高峰。葱苗期蓟马、蚜虫多发病重;高温干旱、雨水偏少的年份发病重。管理条件差、与葱属植物邻作的发病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及时防除传毒蚜虫和蓟马。

(3)精选葱秧,剔除病株,不在葱类采种田或栽植地附近育苗及邻作。春季育苗应适当提早,在苗床上覆盖灰色塑料薄膜或尼龙纱。

(4)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喷施天达2116、云大120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抗病力。

(5)管理过程中尽量避免接触病株,防止人为传播。

(6)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云大-120”1500倍液等,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2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