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陆治榴花小景图
【名称】明陆治榴花小景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
纸本,设色,纵65.3厘米,横33.3厘米。
明代吴派后期画家陆治(1496-1576),字叔平,号包山子,吴(今江苏苏州)人,由于科举失利而致力于书画,曾拜文徵明为师,以山水、花鸟画见长。他早年的山水画多将文氏圆浑笔路变为方直风格,并配以青绿设色。花鸟画更是别具一格,尤其擅长色彩写意。明代文学家和鉴赏家王世贞认为,陆治与陈道复的花鸟创作有“真、妙”之分。
这幅《榴花小景》便是其花鸟画中颇具特色的一幅。画面左前方有一枝白色的百合花,花体己完全绽放,吐出娇嫩的花蕊,既大方又美丽,花头微微低垂,似乎有点害羞。百合的右侧是红通通的石榴花,中间是三根如剑脊般的菖蒲。画幅左上方作者题有“隆庆庚午天中节包山陆治写”。天中节又称端午节,看来此画是—幅节令画了。作者用这特殊些花卉来代表节令,说它们特殊是因为这三种花草不仅在五月开花,而且各自有其用途和象征。比如,就菖蒲而言,民间一到端午节这天,就把艾草和菖蒲系于门上,因为菖蒲是不着虫的草,形状似剑,而艾草的形状像掌,所以被人们认为能合力驱魔而招福。另外据说饮菖蒲酒能驱瘟气,延年益寿,把它剪成小人或葫芦形,随身带着也可避免瘟疫,所以旧时的端午节又称蒲节。石榴是五月开花,每逢端午佳节,妇女们多竞相鬓插榴花出游,到中午才扔掉,街道到处都是残花,故将端午节也称为女儿节,而且传说榴花还能治愈眼病。百合也在端午开花,象征百年好合之意。虽是简简单单的三种花,却代表了复杂的民族心理,寄托着民间百姓打鬼驱邪、招福纳祥、纪念忠贤的美好心愿。作者用特有的题材表现了民族特有的习俗和心态。因此可以说,这既是—幅时令画又是—幅风俗画。
作品为竖构图,布局简单明快,画中三种植物并立而偃仰有致。用笔为写意手法,笔墨豪放劲健且笔到意随,用笔简练却达到了自然天成之趣。画法以没骨为主,朱砂点石榴,花青染菖蒲,水墨写百合,墨笔勾花叶。用色古木雅丽,清新秀润,并且色泽墨韵都是因物理及阴阳向背的自然形态而变化。
陆治传世的代表作品有《竹泉试茗图》、《竹林长夏图》、《芙蓉鸳鸯图》、《山水花卉》册、《花溪鱼隐图》等,画面除有作者的款署及印章外,多钤有“三希堂精鉴玺”、。“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嘉庆鉴赏”、“宝笈三编”、“嘉庆御览之宝”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