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赵左寒江草阁图
【名称】明赵左寒江草阁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
绢本,纵160厘米,横51.8厘米。
明末万历到崇祯年间,江苏松江 (今属上海)一带兴起了一个新的画派“松江画派”,简称“松江派”。它是由当时松江府治下的以赵左为首的“苏松画派”、以沈土充为首的“云间画派”、以顾正谊及其子侄辈组成的“华亭画派”三个画派组成,也是中国画史上众多画派之一。其中主要的画家有颐正谊、孙克弘、莫是龙、董其昌、赵左、沈士充等。“苏松派”和“云间派”都源于宋旭,赵左和宋懋晋同师宋旭,沈土充师宋懋晋,兼师赵左。这些画家除宋旭外都是松江府人,在绘画风格上互有影响,故总称“松江派”。当时,在苏州一带活跃着的“吴派”画家们,一直追随着文徵明晚年用笔干枯、构图垒叠的风格,越来越缺乏创意,渐渐走上因循模仿的死路。而“松江派”的画家们摒弃了晚期吴派的积弊,另辟蹊径,绘画时利用大量水分,造成烟雾弥漫的气氛,同时强调笔墨趣味,力追元人空灵潇洒的风韵,创出一种笔墨秀雅、烟云生动的特殊风格。
赵左是“松江派”的中坚分子,早年以诗闻名,曾写过“秋草诗”,轰动京师,人称其为“赵秋草”。他虽随宋旭学画,却出入唐、宋、元诸家,故其作品笔精墨妙、气韵生动,充满诗情画意,给观者带来鲜活的自然气息。这幅《寒江草阁》图便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寒江草阁》图,此画构图极具“松江派”的特色。前景里,左侧一角山石凸起,上面丛树耸立,对面坡上也是高树繁茂,俯望下去,朦胧间可见柴门小院,及远,临水的草阁以及观水者依稀可辨。中景里,河水淼茫,空潆一片,依稀可见一座石桥跨河接通两岸,两旁的草木尽在隐约间。河面上的烟霭蔓延至远山,迷迷茫茫,有骤雨初晴之感。放眼望去,远处峰峦迭起,团团云雾似在奔腾而上。此画以“润”见长,将水的运用发挥到极致,用墨、用色十分精巧。远山主峰以藤黄加花青染底,淡墨笼染峰尖,再用干墨皴擦,浓墨作点,最后罩以花青和墨的斜点,且一路点到河畔,其间笔墨交融,生动自然。山石无明显的皴纹,笔法短促;树木变化各异,点虱丰富。整个画面设色淡雅,烘染柔和,很好的印证了前人对赵左画风“笔墨秀雅,烟云生动,烘染得法,设色韵致”的评论。此画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时空瞬间变化迹象的洞悉,更体现出其驾驭笔墨的能力,为观赏者提供了可游、可居、可思、可想的品味空间。
赵左,字文度,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山水受业于宋旭,画宗董源兼学黄公望、倪瓒,画云山出己意,又有米芾之妙,善用干笔焦墨,长于烘染。曾为董其昌代笔。传世作品有《秋山幽居图》扇面,现藏上海博物馆,《长江叠翠图》卷,藏中国美术馆,《林峦深秀图》轴,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竹院逢僧图》轴.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