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炳史册
词语: 彪炳
解释: 〈书〉文采焕发;照耀:~青史ㄧ~千古。
拼音:biāo bǐng shǐ cè
彪炳史册
——拿云美术博物馆藏49方唐代墓志载入《全唐文补遗》
淄博拿云美术博物馆藏49方唐代墓志载入《全唐文补遗》第九辑。《全唐文补遗》收录《全唐文》、《全唐文拾遗》、《全唐文续拾》未收唐、五代石刻文献资料,包括石刻、诏书、书札、碑记、神道碑、墓志、经幢,相当一部分是唐以后至今鲜为人知的,这些珍贵的古文献资料,有的出自名家之手,有的虽系无名氏之作,但也堪称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为璀璨的唐文宝库添加了新篇章,更是研究唐和五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宗教、民俗的宝贵史料,本书收录唐文为简篇散章,不分卷,均按人从文原则归纳整理,次序以《文苑英华》体例分类排列,即:先为署名文章,次为无名文章;文章按文体排列,同类文体按时间先后排列,撰者以时间先后为序。
《全唐文补遗》所收拿云美术博物馆藏49方唐代墓志目录:
1、大唐相王府主簿许君故妻郝氏(默)墓志铭并序。
2、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恒州刺史上柱国湖城县开国公仇府君(克义)墓志铭并序。
3、唐故朝散大夫扬州江扬县令上柱国杜府君(怔)墓志铭并序。
4、唐故阆州风过县令郑府君(融)灵志文。
5、大唐故景城郡录氏参军上柱国陇西李府君(景献)墓志铭并序。
6、唐故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清河县开国男赠江陵郡大都督谥曰成崔府君(翘)墓志铭并序
7、唐故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河东裴府君(曼)墓志铭并序
8、唐故太夫人董氏墓志铭并序
9、唐故检校尚书户部郎兼御史中丞拢西李君(德方)墓志铭并序
10、唐故朝议郎都督夔州诸军事守夔州刺史赐绯鱼袋荣阳郑公(叔度)夫人昌黎韩氏合袝墓志铭并序。
11、巨唐故平庐军节度同经略副使承务郎试左金吾卫兵曹参军荣阳郑公(逍)墓志铭并序
12、故平庐军散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上柱国京兆韦公(广)墓志铭并序
13、唐故(王公妻)苻夫人墓志铭并序
14、唐故舟济律师墓志铭并序
15、唐故试左武卫兵曹参军陇西李公(缟)墓志铭
16、唐故广平郡程府君(晏)宋氏夫人合袝墓志铭并序
17、唐故左武卫兵曹晋昌唐府君(琼)夫人诸葛氏墓志铭并序
18、唐故鲁国郡唐府君(洪)墓志铭并序
19、唐登仕郎前守左前牛卫胄曹参军崔特自铭(夫人于氏墓志铭)
20、唐皇化寺齐章法师墓志铭
21、故武功县县君苏(下阕)墓志铭
22、唐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右骁卫大将军并御史大夫上柱国清河县开国公食邑五百户张公(继达)墓志铭并序
23、唐故上柱国光禄府属张君(敦)墓志铭并序
24、大唐故朝散大夫潞州大中正李君(楚)之墓志铭并序
25、大唐故朝散大夫王君(贵)之志
26、唐故越王亲事任君(愻)墓志铭并序
27、大周故常君(寂)墓志
28、唐故绛州夏县令李君(知本)墓志铭并序
29、大周故董君(文)墓志铭
30、大周洛州陆浑县故清河张府君(刚)志铭并序
31、唐故南郊斋郎朝散大夫吏部散官马君(惟愻)墓志铭并序
32、唐故闽州都督傅公夫人金城郡君李氏墓志铭并序
33、唐故朝议郎行冀州枣强县令上柱国崔府君(同)墓志铭并序
34、唐故版授平阳郡司马陇西李君(清)墓志铭并序
35、唐故马公(贞)墓志铭并序
36、唐故韩处士(光道)墓志铭并序
37、唐故涪陵郡司马郭君(瑜)墓志铭并序
38、唐故温县主簿方君(礼)墓志铭
39、□□□□□度兵马使特进试大理卿遂安郡王□□□□君墓志铭并序
40、唐故太原郡王府君清河傅夫人墓志并序
41、大唐故郝府君(季山)墓志铭并序
42、唐故宣德郎试左骁卫胄曹参军天水赵公讳启故夫人(任氏)墓志铭并序
43、 □□故王公(楚)墓志铭并序
44、唐故清河崔府君(怀义)合袝墓志铭并序
45、大唐故平庐军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上柱国安定郡皇甫公(端)墓志铭并序
46、□□故□将军节度十将寿镇判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侍御史上柱国彭城□府君(勤)墓志铭并序
47、大唐故桥府君墓志铭并序
48、□故李府君(本)墓志铭并序
49、大周琅琊王公(虔真)预修坟墓志铭并序
相关链接:
全唐文
清代官修的唐五代的文章总集。一千卷。嘉庆十三至十九年(1808~1814)由董诰领衔﹐阮元﹑徐松等百馀人参加编纂。共收文章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作者三千零四十二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传。编次以唐及五代诸帝居首﹐其次是后妃﹑诸王﹑公主﹐再次为各朝作者﹑释道﹑闺秀﹐宦官﹑四裔附编书末。清宫原藏有《唐文》稿本一百六十册(据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一﹐其编者为陈邦彦)﹐清仁宗认为它“体例未协﹐选择不精”﹐於是下令重编。该书即在这一稿本基础上﹐用《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补其缺略﹐又从《永乐大典》辑录了唐文的单篇残段﹐并旁采他书和金石资料编校而成。它汇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为学者查阅使用这些资料提供了方便。但该书在编纂﹑考订上还有不少缺点﹐包括文章漏收﹑误收﹑重出﹐作者弄错﹐题目和正文的讹脱﹐小传记事不确﹐采用的书不注出处等等。清劳格和现代学者岑仲勉在读本书的《札记》中(见劳著《读书杂识》﹑岑著《唐人行第录》)曾举出上述问题约四五百条。
该书编成後﹐即颁发扬州﹐由督理两淮盐政阿克当阿等负责校刻﹐嘉庆二十四年(1819)刻成﹐此即所谓扬州官本。後来又有广雅书局翻刻本。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了据原刻本影印的断句本﹐附印了清末陆心源的《唐文拾遗》和《唐文续拾》﹐是现在通行的比较便於阅读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