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利经济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西方经济学家把本世纪30年代以后在批判庇古福利经济学建立起来的福利经济学称为新福利经济学。1932年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L.C.Robbins)发表了《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批评。1939年卡尔多(N.Kaldor)发表了《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个人间的效用比较》,将帕雷托的系数边际效用价值论引入福利经济学,并把帕雷托提出的社会经济最大化的新标准——帕雷托最佳准则作为福利经济学的出发点。随后,卡尔多、希克斯、伯格森和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对帕雷托最佳准则作了多方面的修正和发展,并提出了补偿原则论和社会福利函数论,创立了新福利经济学。卡尔多、希克斯的补偿原则,是指某一经济变动虽然有受益者和受损者,如果受益者给予受损者以补偿,使得受损者也接受这一变化,那么这一经济变化就意味着社会经济状态的增进。伯格森和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是采用社会无差异曲线和效用可能性曲线来确定帕雷托最佳状态的最大值,其值由社会无差异曲线和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切点所确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