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饼

羌饼是上海一种历史悠久的面点。一直不知道这个“羌”是什么字,后来才知道是源自于回族人做的面点。羌饼有硬羌饼和油羌饼两种。油羌饼油水足,又香又松软,比较受欢迎。
小时候觉得羌饼好大。整个饼有煎生煎包的大平底锅那么大,买一个角也是很厚很大的一块.咸咸的,葱油香,很有嚼头。长大以后羌饼慢慢就销声匿迹了.
羌饼的做法其实和葱油饼大同小异,自己也可以做,和做馒头一样发面。用4杯面粉,2 1/2勺酵母,温水和面。和好用湿布盖上发2小时左右。面发好后擀成薄薄的长方形,撒上1/4勺盐,涂上1勺油,撒上葱花。然后先横卷,再直卷成园饼。静置4,5分钟后把饼擀成直径十寸,半寸厚。在饼面刷上水,撒上白芝麻,用手拍拍粘牢。平底锅加2勺油,烧热后放下饼煎,转小火烘5,6分钟翻面。在焦黄的饼面用尖筷子戳几个洞,使它里外受热。锅里加一勺油,烘5,6分钟再翻面,再在饼面用尖筷子戳几个洞。然后饼面上加2勺油和1/3杯水,盖上锅盖转中火焖3,4分钟。等锅里水煎干了就可以出锅了。刚出锅的小羌饼香喷喷,外脆里软,和记忆中的很接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