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中区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 行政区划市中区位于省辖枣庄市中部偏东,东经117°27’34"—117°45’18",北纬34°46’16"—34°57’59",北靠山亭区,东连苍山县,西与薛城区接壤,南同峄城区毗邻。东西长27.1千米,南北宽21.7千米,总面积375.2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8.25%。下辖孟庄、税郭、齐村3镇,西王庄、永安2乡,光明路、中心街、文化路、龙山路、各塔埠、矿区6街道。


社会事业2008年,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3000万元,实施城区学校扩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三亮三改”等工程,新建改造校舍1.23万平方米;开展城乡教师“互学互促双提高”活动,对口交流城乡教师143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我区荣获全市群众体育先进区称号。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年度改造任务,新建农村标准化卫生室2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打造了社区医疗15分钟就诊圈;投资700万元,区人民医院高标准新上了十六层螺旋CT等一批先进设备,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新提高。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公开考选引进各类人才420人。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深入推行管理与服务无缝隙覆盖,人口出生率为10.2‰。集中开展整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顺利通过了全国第八次卫片土地执法检查验收。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我区被确定为全省四大应急管理调研基地之一。社会各界为地震灾区累计捐款捐物648.9万元,我区12人的医疗卫生队圆满完成赴北川县小坝乡援助任务。第二次经济普查稳步推进。国防教育、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工商、审计、物价、司法、史志、老龄、残疾人、邮政、通信、保险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居民生活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镇新增就业933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64人。抓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全年共发放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9726万元,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救助金125万元,城乡低保金3597万元,710户低保家庭享受廉租住房补贴,我区被评为省级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70.44元,参合率达到9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覆盖面达到40%。扎实推进平安建设,集中开展区级领导帮包信访案件和大接访活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奥运安保成效显著,社会秩序持续稳定,我区被省、市推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先进区。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顺利实现了第十六个安全生产年。认真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连续三年未发生产品质量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十进社区、十星评定”活动为抓手,28个城乡示范试点社区建设全面铺开,投资1855万元,建成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50个,社区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加大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力度,累计发放种粮直补、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资金2154万元。认真兑现上级各项增资政策,从去年3月份开始,参照市级标准,为全区离退休人员和区直机关事业人员发放津贴补贴,人均月增资800元、年增资近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36元,分别增长13.6%和11%。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殷实。
历史沿革市中区城区枣庄,早在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唐、宋时期形成村落,元、明以后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逐步形成集市。1928年建枣庄镇,直属峄县。1958年11月峄县治所由峄城迁至枣庄。1960年1月撤销峄县建制,建立县级枣庄市。1961年10月枣庄市升格为省辖市,下辖齐村、峄城等4区。1961年6月建立县级枣庄镇,直属枣庄市。1976年7月建立枣庄市市中区,下辖2处人民公社和3处街道;同年12月合并为1处人民公社和1处街道。1981年12月1处街道分设为5处街道。1983年11月区划调整,市中区辖区又增加了原属齐村区的9处人民公社和1处社改乡。1984年4月人民公社全部改设为乡镇,市中区下辖市郊、渴口、黄庄、永安、孟庄、郭里集、安城、西王庄、周村、齐村、税郭11处乡镇和中心街、文化路、龙山路、各塔埠、矿区5处街道。2001年3月乡镇规模调整,撤销周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孟庄镇;撤销安城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税郭镇;撤销郭里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王庄乡;撤销渴口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齐村镇;撤销黄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永安乡;撤销市郊乡,以原市郊乡的行政区域设立光明路街道。至此,市中区下辖孟庄、税郭、齐村3镇,西王庄、永安2乡,光明路、中心街、文化路、龙山路、各塔埠、矿区6街道。
自然环境地貌区境北、东、南部低山起伏,地势较高。中、西部地势平缓。全区地形如簸箕西向张口。随煤 矿经年深入采煤,城区地表下沉,演为陶枣盆地之盆底。全区最高点是孟庄镇大王山,海拔405.2米;最低点是西王庄乡洪村,海拔50.1米。市中区处鲁中南山地丘陵南沿,石灰石低山丘陵区面积176.8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7.1%;山麓平原面积198.5平方千米,占区境总面积的52.9%。
土壤全区土壤有3个土类,5个亚类,10个土属,27个土种。褐土是主要土壤类型,面积20334.5公顷,占农林牧可利用面积的72.4%。棕壤土面积7555.9公顷,占农林牧可利用面积的27%。潮土又称河潮土,是发育在河流冲击物上的零星地块,面积184.3公顷。
河流我区河流属淮河流域、湖东京杭大运河水系。全区河道18条,多为季节性河流。主要河流郭里集河、齐村沙河、西王庄河,发源于北部山丘地带,向南注入峄城大沙河,流域都在100平方公里以上。
气候我区位居内陆,东距黄海约150公里,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受海洋的影响。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较多,四季分明;同时也存有一定的灾害性天气。年平均气温在13.9℃左右,1月平均气温在-1℃以下,其它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其中7月气温高达27℃。太阳辐射总量年均120千卡/厘米2,光照时间年均2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4%。季风性气候明显,夏季受海洋季风控制,多东到东南风,冬季受大陆季风控制,多北到西北风。年平均降水860毫升,65%的降水集中在7月初至9月初,冬季降水甚微,春、秋季降水各占降水总量的15%。
人口民族2008年底,全区总人口51.02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515人,人口出生率10.85‰、自然增长率5.63‰。 全区有17个民族,即汉、回、满、朝鲜、蒙古、土家、俄罗斯、苗、哈尼、傣、藏、彝、布依、侗、瑶、畲、高山族,其中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数的98%。
综合实力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08.25亿元,同比增长13.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7亿元,增长2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94亿元,增长25.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16亿元,增长19.72%;财政收入、税收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7.4%、9.7%和75.1%。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13家,比年初增加48家;实现增加值79.9亿元、利税34.6亿元、利润23.1亿元,分别增长16.4%、24.4%和21.5%。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充分显现。新增民营企业531家、个体工商户5052户,总数分别达到2970家和3.34万户;民营经济纳税额完成5.63亿元,增长27.6%。外贸出口势头强劲。进出口总额完成1.75亿美元,增长20.2%;其中出口1.62亿美元,增长16.8%,高出全市21个百分点,保持全市领先地位。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51项和147项,在全省140个县(市、区)中分别列第59位和47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2家,纳入高新技术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1%,提高了2.24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13家,比年初增加48家;实现增加值79.9亿元、利税34.6亿元、利润23.1亿元,分别增长16.4%、24.4%和21.5%。
【服务业】2008年,全区净增限上服务业企业22家,总数达到91家,占全市总数的35.2%,总数和增幅居全市第一;服务业投资完成30.8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43.3%;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61亿元,增长16.9%,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3.8%,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农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别发展到20家和11家,国家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发展到22个。由区政府全额出资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政策性惠农担保公司,中断17年之久的农业综合开发县重新获得国家批复。
基础设施交通:市中区交通发达,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206国道贯穿境内;西连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东依京沪高速公路,青岛、日照、连云港三个出海港口;南濒京杭大运河的台儿庄等内河港口。周边有五个空港,100公裏内南有徐州观音机场、东有临沂机场、西有济宁机场,北距济南国际机场200多公里,东距青岛国际机场300多公里。
通讯:市中区通讯便利。市区通信网络的装备水平及技术层次巳与世界接轨,现代化的光缆、微波和数字程控交换设施覆盖全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0万户。
供电:市中区电力充足。发电装机总容量122.5万千瓦的省属企业山东十里泉发电厂座落在境内。周围有坑口发电厂10座,装机总容量186万千瓦,年发电量150多亿度。
供水:市中区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裹以上的中小型河流有10条,中小型水库5座。水资源总量为14.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419立方米,高于山东省平均占有量水平。城区供水总量22万吨/天,其中城市集中供水10万吨/人,生产和民用各5万吨/天,自备水井12万吨/天。
供气:市中区煤气供应量充足。枣庄市是全省第—家实现管道煤气集中供气的城市。2004年,全区管道煤气用户8.5万户,供气量3700万立方米。2005年底,西气东输工程枣庄段竣工,城区广大用户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气源。
供热:市中区驻地现有枣庄市热力公司、南电厂、北电厂、恒源热力公司等5家供热单位,企业和居民用热有保障。
特产资源矿产资源已探明的地下矿藏20余种,主要有煤、铁、耐火粘土、石灰石、白云岩、铝矾土、海绿石、石英石、稀土、陶土等。周边煤炭含量丰富,现已探明有三大煤田,含煤面积1017平方公里,储量45亿吨。石膏地质储量12.8亿吨。石灰石地质储量265亿吨。大理石地质储量2亿立方米。白云石地质储量3924万吨。铁矿探明储量约1.7亿吨。
水资源市区南部的京杭大运河市内长68公里;其它中小型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条,大中型水库5座。水资源总量为14.72亿立方米,全市人均占有419立方米,高于山东省平均占有量水平。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有农作物32种,瓜类植物50余种,林木果树类植物100余种,水生经济植物50余种,观赏植物260余种,其它栽培利用植物及野生经济植物300余种。在动物资源中鱼类有70余种,鸟类有9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