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熙
个人简介
赵士熙,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福建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1989年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 “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1998年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福建省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教学课程
担任过本科生“昆虫生态与害虫预测预报”课程,硕士生“昆虫生态学”、“数学生态学”、“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法规”课程,博士生“昆虫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农业昆虫、昆虫生态与害虫综合治理。
承担课题
1.参加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研究(省科委 1983—1986);
2.参加福建省中低产田攻关课题的研究(省科委 1986—1989);
3.参加再生稻主要害虫防治对策的研究(省教委 1990—1993);
4.参加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生理代谢影响的研究(省基金 1991—1994);
5.主持农作物病虫害数理统计与测报basic程序库的研究(省科委 1985—1988);
6.主持稻飞虱天敌的研究(省教委 1987—1990);
7.主持柰树害虫昆虫群落和主要害虫防治对策的研究(省基金 1993—1996);
8.参加两虫两病微机监测85攻关课题的研究(省科委 1990—1995);
9.主持稻粉虱防治应用(省农委 1995 );
10.主持水稻危险性新害虫——稻粉虱的研究(省科委 1995—1998);
11.主持茶毛虫种群系统与综合治理的研究(省教委 1996—1999);
12.主持稻粉虱综合防治(省农委 1996);
13.主持茶椰圆蚧综合治理研究(省科委 1997—2000);
14.参加美洲斑潜蝇发生危害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 (省教委重点项目 1998—2001);
15.主持昆虫生长抑制剂抑太保抗虫机制的研究(省基金项目 1999—2002);
16.主持甲胺磷替代农药的研制与应用(省科委 1999—2002);
17.主持甜菜夜蛾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抗药性治理的研究 (省教育厅 2002—2004);
18.参加转基因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及生物安全性评价(国家基金项目 2002—2005)。
科研成果
1.1999年“水稻危险性新害虫——稻粉虱的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2.1995年“褐飞虱种群系统的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3.1991年“福建省中低产田改良增产规范化技术”获农业部丰收一等奖;
4.1991年专著《农作物病虫害数理统计 BASIC程序库》获福建省优秀论著二等奖;
5.1995年“福建省稻飞虱预测与防治专家系统”获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
6.1998年“稻粉虱为害损失测定与经济阈值”获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二等奖;
7.1991年“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教书育人的方向”获福建农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8.2000年“改革生产实习,推进素质教育”获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代表论著
1.计算机在昆虫空间分布型测定上的应用,1986,福建农学院学报,15(2):146—152.
2.水稻三种螟虫生态位的研究,1992,《昆虫生态学研究》:244—248.中国科学出版社.
3.草间小黑蛛实验种群参数,1993,植物保护学报,20(1):13—17.
4.水稻品种抗性对虫体酯酶的影响,1993,植物保护学报,20(3):193—198.
5.再生稻二化螟防治指标的研究,1994,植物保护学报, 21(2):141—146.
6.再生稻白背飞虱为害损失测定和防治指标的研究,1995,植物保护学报,22(2):129—133.
7.稻粉虱Aleurocybotus indicus的研究,1996,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5(3):339—344.
8.稻粉虱及其天敌生态位的研究,1998,武夷科学,第14卷:163—167.
9.孟氏隐唇瓢虫和台毛艳瓢虫对茶椰圆蚧的捕食作用,2002,华东昆虫学报,10(1):72—76.
10.再生稻控制稻瘿蚊机理的研究,2002,武夷科学,第18卷,17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