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岙乡
一、茗岙乡概况
1、基本概况。茗岙乡位于小楠溪流域,地处永嘉县西北部,海拔五百多米,森林生态保持良好。全乡辖有二十二个行政村,人口一万六千八百余人,国土总面积四十二点五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七千八百余亩,水田面积五千一百余亩,旱地面积二千六百余亩,田园风光优美,是全国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点之一。茗岙山好、水好、云好、茶好、田园风光好。
2、特色农业。农业、林业自然资源丰富,以田鱼、茶叶、高山瓜果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养殖、种植、加工业发达。“田鱼、茶叶、番薯枣”更被称之为“三件宝”,是茗岙发展效益农业的拳头产品。
3、全乡人均收入。2005年全乡人均收入二千七百余元,主要来源于效益农业的发展和劳务输出的扩大,其中,劳务输出人数一年可达9000余人。茗岙乡是永嘉县二十六个欠发达乡镇之一。
4、基础设施。目前全乡22个行政村都已经接通了标准电网、广播和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信号发射塔、小灵通信号塔都已落成。19个行政村已经建造了自来水工程和有线电视网。全乡有19个村已经通上了康庄公路,2个村正在建设康庄工程,1个村作为下山移民村,“弯弯公路似龙舞,叠叠梯田如画镶”,是如今茗岙的生动写照。
二、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
1、效益农业初显良好效益
茗岙高山茶叶、梯田田鱼种苗、高山无公害蔬菜、生态畜禽养殖等效益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回应,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1714元提高到2005年的2741元。
2、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该乡全面推进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累计已投入资金600多万元。近年来,相继完成了对底岙、麻岙至长大垅公路接轨茗岙工程、徐茗公路硬化工程、岩山公路硬化工程、娄底章公路硬化工程和和胜山坐凳公路硬化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全乡各行政村的有线电视网和自来水工程已基本建成;完善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启动治理茗岙溪流清理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
3、村务管理更加规范。
在全乡22个行政村全面推开村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深化村务公开,全面开展村级会计业务代理制和村务公开抄告单制度。
4、先进文化建设更加深入
启动了“金海岸”工程,并于2003年通过验收,现有文化活动中心一个,藏书7000余册。挖掘乡村先进传统文化,编写出版了《茗岙春秋》书籍和《写意茗岙》画册。召开了两届山城农民体育运动会,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同时“田园风光”品牌的宣传更加广泛,随着电视剧《错爱一生》的播放,茗岙田园风光知名度越来越高。
5、干部群众决心更大,信心更足。
在外茗岙籍能人老板回哺家乡力度在加大,随着全社会“城市回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两大趋势的形成,随着茗岙乡四大基地和五大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和农民增收能力增强、生活环境的改善,茗岙乡干部群众有决心,有信心建设好自己美好的家园。
三、“十一.五”期间的工作思路
按照县委 “三带二极一目标”发展战略,乡党委、政府围绕建设生态型小康乡为目标,按照建设“平安茗岙”、“生态茗岙”、“和谐茗岙”、“特色茗岙”的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推进四大基地和五大工程建设,做大做强山区特色产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根据以上思路,“十一.五”期间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①按照“廉洁、高效、开拓、务实”的要求,加强乡领导班子建设,完善机关管理制度;②推进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以发展、培养新党员,理顺村“两委”的工作关系为重点,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③继续完善村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加强廉政文化建设。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开展“学九万、知荣辱、树新风”活动和“学习郑九万、争做贴心人、建设新农村”活动,培育为民好支书。
2、推进富民攻坚计划,着力发展生态型经济
四大基地建设:红田鱼种苗基地、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名特优茶叶基地、休闲农业观光基地等四大基地,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
五大工程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农村道路改造工程、文化网络建设工程、人口素质提升工程、农村社会保障工程等五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