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盘古王公园
盘古王诞的民间艺术
从清代嘉庆二十四年初重建狮岭盘古王庙以来,民间就把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定为盘古王诞日,由十二日至十五日一连四天举行庆祝活动。时值夏收夏种之后,民间农闲,前来庆诞的群众人山人海,香火鼎盛,炮竹不绝,一连四天上演大戏、抢炮、闹花灯、舞狮,小商贩也进场摆卖,有香烛、食品、饮料、吉祥物、转运风车等出售,场面热闹非常。盘古王山的盘古王诞庆祝活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进行,文革后逐步恢复,1985年盘古王庙和其他古迹、道路环境由民间集资修整后,1986年民间组织—盘古王理事会正式发动群众,重开庆诞,八月十二日观众达6万多人。以后每年庆诞日都有3万多人。区内部分村庄的狮子队参与庆诞。天刚亮,各地狮队锣鼓喧天,舞狮进场后,各狮队在盘古王庙前大广场一字摆开,同时起舞,庆诞活动达到高潮。近几年又恢复了演戏活动,一连四天下午、晚上演大戏(粤剧)或歌舞表演。 古老的狮岭瑶俗
狮岭盘古王诞的习俗考查起来,历史渊源非常久远。很久以前,花山和狮岭有瑶族同胞,他们最早把盘古认为始祖,认为盘古是万能的伟人,从农历八月十一日就庆祝盘古王诞,那时叫做“盘古王节”,庆祝活动与今不同,是日,瑶胞男女盛装打扮,跳长鼓舞,唱盘古歌,打花棍,放花炮,热闹非凡。青年男女还摆堂歌,互相
对唱,唱词多是庆贺丰收和男女相爱的内容,据说花县的瑶胞后来被汉族同化,“盘古王节”的习俗变成了今天的“盘古王诞习俗”。但古老的习俗是丰富的民间艺术表现,是民间表达庆贺丰年,祈求平安,追求爱情的愿望,是一种健康的民间习俗,花都区有关部门准备在“盘古王诞”恢复这古老的民俗,让群众得到更加丰富的民间艺术享受。重阳节登高的好地方
花都区民间历来十分注重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过去凡是当地比较出名的山,都有群众去登高。为防止山火,现在政府指定只有盘古王山、芙蓉嶂、梯面高百丈才能登高,其它山头一律禁止登高。是日,这几个山头登高者达十多万人。花都民间重阳登高是由来已久。传说古时候,有个姓罗名坤的人,夫妻住在山脚下,靠种田过日子,勤勤恳恳,生活过得不错。这对夫妻乐善好施,知道谁家有困难,便挤出一斗米去接济。有一日黄昏,罗坤收工回来,碰到一名道士向他求食宿,他便带道士回家吃饭留宿。第二天早上,道士临走时对罗坤说“九月九,你家里会遭灾啊!”罗坤忙答:“平生不做亏心事,我怎会大难临头呢?”道士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不用急,我会帮你避祸逢吉,只要你在九月九这天搬家到附近山上,找一块地方把草木铲干净,并做些糕点带点,自然平安。到了九月九,罗坤夫妻天未亮便携儿带女,带着衣物在附近山顶没有草木的秃地上安顿下来。当他一到山顶,回头一看,只见房子浓烟滚滚,大火越烧越猛,从山脚烧到山上。幸得罗坤一家在山顶秃地上,火烧不到,保住了全家性命财产。从此此事传开,各地群众第逢九月九怕遭火灾。便登山避难。也传说是因水灾而登高。不过,九月九登山这件事慢慢成为习俗。而且这天登高要做糕点吃,“登高”、“吃糕”的“高”与“糕”同音,至今还流传有一首民谣:“重阳佳节吃糕糕,消灾避祸要登高;男女老少得安宁,长寿吉祥乐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