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传
一、《李白传》
原文: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按:教材引文有误,又漏引十余字,今补正),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按:教材引文漏一“醉”字,今补)。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来源:《旧唐书·李白传》)
译文: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年时就有超群之才,志向宏大,气度豁达,逍遥而有超然出世的心境。他父亲做任城尉,全家就在那里安家。李白少年时与鲁中的几个书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逸在徂徕山,纵情欢歌豪饮,当时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外出到会稽游历,与道士吴筠隐居在剡中。不久唐玄宗诏令吴筠去京城,吴筠把李白推荐给朝廷,朝廷派使者召见李白,并让他与吴筠一起待诏翰林。此时李白已经嗜好喝酒,天天与几个酒徒喝醉在酒店里。玄宗谱出曲子,要编制乐府新词,急忙召见李白,李白却已在酒店醉倒了。召入宫中,用凉水喷洒他的脸,醒来后,立即叫他提笔作词,很快就写出了十多首,皇帝很赞赏他。李白曾经沉醉在宫殿上,伸脚叫高力士脱靴,因此被贬斥而离开了朝廷。于是他浪迹江湖,整天喝酒。当时侍御史崔宗之被贬官到金陵,常与李白一起饮酒并做诗唱和。他们曾经在月明之夜驾着小船,从采石到金陵。李白穿着宫锦袍,在船上极目远望,纵情笑傲,旁若无人。当初,贺知章见到李白,赞赏他说:“这是天上贬下来的仙人啊。”安禄山起兵叛乱,玄宗逃到蜀地,在途中任用永王李璘作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李白在宣州请见,于是征召他为李璘的从事。永王图谋造反,起兵失败,李白因此获罪而被长期流放在夜郎。后来遇到大赦,才得以回来,最终因为饮酒过度,醉死在宣城。著有文集二十卷,流传于世。
二、《李白传》
1.图书信息

书 名: 李白传
作者:李长之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ISBN: 9787530651759
开本: 16开
定价: 33.00 元
内容简介《李白传》内容简介:经验告诉我们,大凡初读诗的人,没有不喜欢李白的,一接触就喜欢;对杜甫,就必须阅历深了,读书多了,年纪大些了,才能爱好。原因就在李白除了那样磅礴的气魄,创造的诗境之外,又用了这样明白如话的句子,读起来,就像我们自己嘴里哼出来似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古人就已经用李白自己的诗句来称道李白了。
2.图书信息

作者:李长之 著
ISBN:10位[7530637193] 13位[9787530637197]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
定价:¥12.00 元
内容提要李白是在中国历来的诗人中受到人民普遍热爱的一位。李白的名字在我国人民中间是这样的通俗,提起他,很少有人不晓得。在戏里,有“太白醉酒”的戏;现在在乡间的酒店里还常见到“太白遗风”的招牌;在小说里,有最通行的小说《今古奇观》里的“李太白醉写吓蛮书”一段;在民间传说上,各地的儿童都知道李白逢见一个老太婆要把一根大铁杠磨成绣花针的故事,——李白的用功,据说就是受了这事的感动。就作品论,凡是认得几个字的,都能背出李白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首望山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就名胜古迹论,各地也都争着传说有李白的足迹,这里也说他曾读过书,那里也说他曾歇过脚。李白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是这样熟悉,印象是这样深刻,所以很多人仿佛一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李白是什么模样儿。
编辑推荐著名学者李长之先生的得意之作,是有关李白传记的最权威著述。作家以翔实的材料、生动的笔触,将读者引领到李白生活创作的那个梦幻般的世界中。
目录一 楔子
(一)中国人民热爱的诗人
(二)先给李白画一个素描
二 李白的故乡和他的少年生活
三 壮年的漫游——学道和从政的矛盾
四 李白在长安——李白对盛唐的政治之认识
五 漫游生活的第二期——更多的暴露和批判
六 天宝之乱和永王璘的一幕——李白的爱国思想
七 李白的诗——和民歌的关系,和魏晋六朝诗的关系,文学史上的地位
八 简单的结论
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说明
序
一 导论
(一)疯狂,梦境和艺术世界的相通与相异
(二)李白的本质:生命和生活
(三)异国的精神教养
(四)游侠
(五)所谓豪气
二 李白求仙学道的生活之轮廓
三 道教思想之体系与李白
四 失败了的鲁钟连——李白从政
五 李白的文艺造诣与谢朓
六 李白:寂寞的超人
(一)李白的情感生活
(二)李白的友谊
(三)了解李白之杜甫
(四)李白之身后
(五)李白和山东
(六)李白的风度和勤学
(七)李白与一般诗人之共同点
(八)李白之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