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

来历古代的书店叫书肆。书肆一词,最早始于汉代。此外各朝代还有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书籍铺、书经籍铺等名称,它即刻书又卖书,这些名号,除统称书肆外,宋代以后统称为书坊。书店一名,最早见于清明乾隆年间。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店也叫书局。
小说《书店》
作者: [英]佩内洛普 菲兹杰拉德
译者: 尹晓冬
ISBN: 9787802250178
页数: 144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定价: 16.0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6年1月
介绍 ······
这是一个关于“书店”(或者也可以说是关于“书”)的、近乎悲情的小说。主人公弗萝伦丝似乎是为了寻找一种叫“意义”的东西才决定在一个名为哈堡的小镇上开家书店。但是,正如“老屋”中那个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敲打鬼”一样,以加玛特夫人为代表的小镇上的各个阶层的势力在有意无意间对这个书店充满了排斥甚至敌意,就是那个图书分类工作做得极好的小姑娘――克里斯汀,也对所有关于书的东西充满了怨恨。随着惟一支持弗萝伦丝及其书店的绅士――布朗迪希先生的去世,书店也因此凄然关闭。作者文笔娓娓,简洁隽永,小说中弥漫着悲情气氛。
作者简介 :
佩内洛普·菲兹灯拉德,堪称英国当代文坛文风最为简洁隽永的作家之一,其小说“看不出惊世骇俗的野心,写人写事闲闲道来,却极贴切深入”。
她总共创作了九本小说。1979年因《离岸》获得布克奖。她最受欢迎的小说《蓝花》在1995年曾经十九次被评选为年度最佳图书,还赢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
书店的功能
图书是精神产品,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社会的发展。它主要靠书店这条流通渠道来推广。从书籍的本质出发,书店的功能可概括为:传播思想,普及文化,联系读者,促进出版。
传播思想 各个阶级、 政党、 社会集团以至学派,往往都以出版物作为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的重要手段。从中国的近现代书店史来看,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江苏、江西、浙江等10多个省建立官书局,印了一些校勘精审的古籍,其目的是宣扬儒学思想, 维护封建统治。19世纪末叶,康有为等维新派在京师成立强学书局,发行维新变法读物,受到慈禧太后等顽固派的镇压。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建立了镜今书局、东大陆书局、国学社等书店,大量发行《革命军》、《猛回头》等反清读物,为推翻清朝帝制的辛亥革命作了思想准备。1919年五四运动后,毛泽东、恽代英、陈独秀等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都创办过书店,致力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1921年 1月,毛泽东把“推广文化书社”作为改造社会的一项“基本事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各地党组织、共产党员或进步人士创办了许多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书店。例如, 20年代的上海书店、长江书店,30年代的生活、读书、新知等书店,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建立的新华书店等等。这些书店发行的革命图书,对提高工农群众、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和促进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以宣扬反动思想,反对革命潮流为目的的某些书店,则终于为人们所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书店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贡献。
普及文化 书店是普及和推广科学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普及文化的关键措施是兴办教育,而各项教育事业需要的教材,则要由书店来供应。8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营书店每年约发行各类教材20多亿册,占全国图书销售总量的1/3以上。 这是一项巨大的发行工程,只有进行严密的调查统计和科学地组织供应,才能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各地书店广泛发行科学技术图书和学术文化文艺图书,对促进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 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书店工作者,坚持上山下乡,主动关心农业生产需要,有针对性地供应农业技术书,促进了生产发展。
联系读者 书店是作者、编者同广大读者联系的纽带。“熟悉读者、熟悉书”,“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是书店联系读者的重要功能。它可以将读者的需要、意见以及对书的评论,及时反映给出版部门,并将出书信息及其出版意图介绍给读者。
许多书店联系和团结了一大批基本读者,把他们的专业需要、通信地址、电话等记入读者联系卡。每到新书,及时同这些读者联系。读者急需的书,则千方百计代查、代找, 送上门去。大型书店经常举办读书报告会、新书发布会,邀请作者来店演讲或同读者座谈,并为购书的读者签名留念。
促进出版 书店联系面广,熟悉市场,掌握各种复杂的销售条件,对于出书的品种、数量、价格、时间能否适应市场需要,较为敏感,可以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出版部门,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更能适销对路,可以使出版部门缩短图书出版周期,加速资金周转,为图书的扩大再生产创造较好的条件。
开书店基本步骤
一、定位与选址这是开店的首要同时也是互为依存的两个问题,比如先明确书店定位然后有目的地寻找店址,力求最大限度地锁定目标顾客群体;而如果已经有了特定的店址,则需根据书店的所在位置以及周围现有及潜在的消费群体选择经营类目,同时根据他们的消费习惯与口味建立自己的特色。一般来讲,附近有文化娱乐场所、商业写字楼及成熟的住宅社区、大学区、商业区等地方,都是可以选择的开店位置。个人创业投资的书店一般规模较小,流动客流和固定的客流都非常重要,因此,最好选择社区或大学区周边有车站、快餐店、剧院等人流比较多,又背靠稳定的社区读者群体的地方。大学区的书店尽量避免过多的畅销书,而写字楼附近太学术化的书籍也不会好卖,专业性强的书店开在相关的场所附近,则会事半功倍。
二、申请
1.选好店址后,由书店所在地的区文化委员会派专人看地址。
2.工商局核名。
3.到店址所在地区的区文化委员会审办开店许可证明,携带由区文化委员会开具的许可证明到新闻出版局办书店经营许可证。
4.工商局验资、注册,办理营业执照。
5.税务登记.
6.开业 .
书店生存的必要条件是获利,所以书店必须提供顾客所需求的商品与服务,因此书店在考虑卖场中陈设的商品时,应该透过市场调查,了解商圈中顾客的消费习惯以及各类商品的发展趋势,确认市场规模大小与特性,以作为选择商品组合的参考。
定位,是指在复杂、多样的文化出版品中,书店自身主要想提供给顾客哪些类型的商品或是服务项目,毕竟,在现实环境中,实体书店想陈列所有的出版品、做到应有尽有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需要有所取舍。
确认书店定位后,接下来便是衡量书店卖场大小、格局、楼层数等空间上的条件,以便安排各商品区域的位置。
最后,商品的获利条件,例如销售毛利、销售比例、消费特性等,将决定这些商品会被摆设在卖场中的哪一个角落、占多少的空间。
商品配置之原则:分进合击
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分析后,便可以进行卖场的商品配置作业。而商品配置作业之技巧恰可用「分进」、「合击」来形容。
所谓「分进」,其代表的意思是需将商品彼此间先做区隔,以便让顾客在选购时能明确分别不同的商品区域。
「合击」,则是将消费习惯相近、或是在商品功能上具有互补性(或关连性)的商品规划在同一位置,以提高顾客的购买数量及金额。
商品配置之分进
过去在规划卖场商品配置时,大多是由承揽装潢的厂商负责,因此比较忽略商品分区的观念,几乎都是丈量过卖场格局后,直接绘制货架配置图。虽然读者可以立即修改货架的数量与位置,但是往往无法掌握各类商品的区隔与衔接问题,因此建议读者们在绘制货架图时,先就商品区域做划分。
一般而言,书店的商品结构包括有图书、杂志、文具、礼品与杂货,另外可以再加入新兴的计算机光盘与外围商品,因此若是您的书店也有上述的商品,在规划时至少需要将卖场划分成以上几个业种的区域。
下一步则是在各业种的区域内,依据商品特性再做细部的区隔,例如图书区,往下则可以再分成新书区、畅销书区、促销书展区等,使得各类商品都有他专属的空间。
这些商品区域列出后,就经应该摆在卖场的哪一个角落呢?规划的原则是:属于冲动性消费的商品,例如杂志、新书、畅销书陈列区应该摆设在顾客最容易接近、最容易发现的区域(例如门口附近或是平面楼层),以刺激顾客消费;而属于目的性购买的商品,例如参考书,就可以摆设在卖场的深处或是较高的楼层上,因为顾客就是要买这些商品,摆得远一些也不会对业绩产生太大的影响,甚至在必经的信道上可以再刺激顾客购买其它的商品。
在商品分区上有两项需要补充说明的。第一,当卖场有多个楼层时,规划各楼层商品的区域时需要注意高楼层是否具备吸引顾客的商品结构,避免顾客只停留在一楼消费;第二,书店常态性的书展平台、节庆促销活动所需的空间应该一并规划,避免一有促销活动时,需要大幅更动卖场的商品陈列。
商品配置之合击
关连性商品的陈列已逐渐被书店业者接受而且利用,例如童书区内有儿童图书、教具、玩具、幼教视听商品等,而在童书区附近则结合妇女、家庭用书区的规划,便是目前为常用的技巧;而在计算机书区、生活书区也可以有类似的组合方式。善用关连性商品的陈列,将会明显的反应在顾客购买数量与购买金额的成长上。
塑造与时俱进的书店
上述卖场商品的配置完成后,读者便可以依据陈列面积与商品特性,规划细部的货架配置图,并且采购开店所需的商品。
但是,在最后还是需要提醒大家,在完成了开店作业后,仍旧需要分析门市的营运绩效,判断商品实际的销售是否如同当初所预期,若有出入时,则需要再次调整商品的配置,让书店能及时提供顾客所需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