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乡
【概况】天和乡位于开县西部,东接敦好镇,南与九龙山镇连界,西邻三汇口乡、四川省宣汉县,北与高桥镇接壤。幅员面积67平方公里。总户数5531户,总人口19390人,其中农业人口18010人。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72个社,47个村民小组。2008年,全乡地方生产总值突破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60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003万元,劳务经济收入31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72元,粮食总产量6631吨,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6000万元。
【自然资源】天和乡主要为浅丘地貌,以紫色、黄土壤为主,海拔高度为320――1348米,年平均气温11.4―17.8℃,年均降雨量1150―1404毫米,无霜期235―301天,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日照较足,夏季多伏旱,气候温和。农业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花生、油菜、生姜、烟叶。境内主要矿产有煤、石灰石、高岭土、少量铁,其中煤、石灰石贮量最大。
【农业生产】2008年,全乡完成全乡完成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763亩,完成小春面积6847亩,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6631吨;围绕“12345”农业产业发展目标,突出结构调整,现实了1000亩竹笋和中药材,2000亩优质黄豆,3000亩无筋生姜,4000亩优质油菜,5000亩优质水稻的规模化种植。引进和培育了竹材、肉兔、水果3个新兴产业,启动了4个标准化的肉兔扩繁场建设,有序流转土地3500亩。积极实施“科技兴畜”工程,全年培植和扶持养殖大户4户。全年生猪存栏11049头,能繁母猪存栏1122头,肥猪出栏18056头;大牲畜存栏3797头,出栏2235头;家禽出栏119400只,总产值达2027万元。2008年全乡共向农民群众发放各类补贴227.8万元。其中:发放农户种粮各类补贴98万元;兑现退耕还林资金129.8万元。
【劳务产业】围绕“输出提质量”的目标,加大职业教育培训、乡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建立劳动力资源档案,搭建劳务输出信息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共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1000人次,有序转移劳动力7000人次,创劳务收入3150万元。
【基础设施】2008年,新修公路9公里,整治公路8条41公里,养护乡村公路30公里。总投资50万元,实施了明阳村级公路硬化工程建设项目。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质量监督、统一资金管理”的原则,总投入资金150万元,启动安静、银峰、笔山、水磨村的安全饮水工程“整村推进”建设,解决农村3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15余万元,整治山坪塘15口,渠堰清淤8公里,水毁工程修复20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60亩,改善灌溉面积100亩,恢复灌溉面积300亩。
【新农村建设】2008年来共投入资金150万元,建设沼气池300口,改善了安静、银峰、高兴、水磨、天和村300户村民的人居环境。借实施地质滑坡、“5·12”地震农村民居安全工程之机,争取上级扶贫救灾资金50万元,在安静村3组和高兴村1组建立灾民集中安置点,组织动员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安静、高兴村的36户农户进行了搬迁避让。对全乡部分村实施了农网改造农户“表改”工程。加强天然林管护和实施5300亩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抚育管护工作,森林覆盖率达到52%。
【扶贫攻坚】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实用“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合理建房,全乡完成了50户困难户和地灾区域户的危房改造和搬迁避让。新栽植优质板栗300亩。
【集镇建设】开展以“打造亮丽集镇,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集镇管理活动,努力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文明素质。政府投资加大集镇排污水沟的整治,完善了卫生保洁制度,集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改观。2008年新增集镇住户162户245人,全乡实现城镇化率28%。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争取国家投资265万元,新建了初中学校大门,硬化了中学校道和篮球场,新建的中小学教职工和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厕所,建筑面积达2800平米,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8%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在县教育质量综合考评中获进步奖;初中入学率达到98%,升学率达98.6 %,在全县教育质量综合考评中荣获二等奖。卫生事业:加强对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积极做好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学校卫生等工作,加强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卫生改革措施,巩固改革成果,强化各项管理工作。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7%,2009年参合率达94.47%。2008年全乡新农共报销减免741113.22元,其中门诊治疗病人5585人次,报销减免282975.82元,住院补助555人次458137.4元。人口和计划生育:2008年实现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5%以上,出生性别比有明显降低,计划生育各项业务指标均在控制范围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荣获县单项考核二等奖。民政: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认真做好优抚、救灾、救济、助残和申请享受低保人群核实工作。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8万余元,140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1120元。民政、残疾人工作分别荣获县单项考核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