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闸镇
铜闸镇铜闸镇位于安徽省含山县东南部,东邻和县。地形由太湖山山顶向牛屯河辐射成扇形,岗冲相间,地势连绵起伏,素有“九岗八冲,四圩两滩”之称。总面积76.45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156个自然村,总人口3.4万人。镇政府所在地建于三国时期赤乌年间,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早年名为“铜溪古镇”,后因在此建造铜城堰闸而更名为铜城闸,简称铜闸。全镇已建成粮、油、棉三个万亩优质生产基地。总集水面积3.16平方公里,圩堤总长23.28公里,牛屯河穿境而过。境内有2万亩棉花、0.8万亩的山场,1.1万多亩的水面。境内长岗一带有石炭纪黄龙石灰石和船山组石灰石分布,储量丰富,质量稳定。华东最大的养鹿场——太湖山养鹿场和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境内,盛产鹿茸及绞股蓝等珍稀名贵中药材。名胜古迹有享誉“江北小九华”之称的太湖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98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凌家滩古文化遗址

和镇西四华里庆广南庄村的明洪武征南副将军仇国公墓等。镇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3080亩,分为科技电源及电动车产业基地、棉纺产业基地、金属制品加工产业基地。采取联办、独办、自办的模式建园。园区已建成2180亩,并实现“七通一平”,已入园企业36家,总投资10.68亿元。[1]
铜闸镇位于含山东南部,集镇由新老街组成,东与和县螺百镇隔岸相望,西与东关、林头毗连,南与运漕以河为界,北与关镇、陶厂接壤。镇政府所在地的━铜闸镇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距今已有1700余载,原为一条小溪绕街而过,因早年得名“铜溪古镇”,后建造铜城堰闸在此,故更名为铜城闸。(铜城堰闸曾管辖72个圩口110万亩良田,古有“倒掉铜城闸,淹到和州塔”之说,由此可见铜闸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
全镇境内东西向长约12.5公里,南北向长约6.2公里,总面积76.45平方公里,镇域地形为西高东低,由太湖山向牛屯河辐射成扇形,岗冲相间,地势连绵起伏,素有“九里十三坡”之称。
铜闸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5.7℃,最高可达39.6℃,最低可达-10℃,无霜期为238天,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牛屯河水位最高可承受12.02米。
全镇辖11个村委会1个社区,156个自然村。山区面积2294平方公里,丘陵区2385平方公里,纯圩区29.6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3411.02亩,其中水稻田16359.2亩,旱地面积7251.8亩,人均耕地0.7亩,山场面积12273亩,水面9884.74亩。2005年总人口33479人,其中农业人口29738人。国民生产总值1259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0523万元,工业产值236434万元,人均纯收入1767元。
农业:大宗农业生产以水稻、棉花、油菜为主,一般采用年度一稻一油或一棉一油等农业轮作制度,复种指数为102%。1997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生产水平、抗灾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创“四大品牌”即:“铜闸优质大米”、“临江牌板鸭”、“三口塘老鹅汤”、“中华绒鳌蟹”,境内有粮、棉、油三个万亩优质生产基地,农业的科技含量正逐步提高。
工业:以瓷业、木材加工业和铸造业为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日趋发展。境内骨干企业20个:民生瓷业有限公司、富邦机械有限公司、茂盛、中联、木兴三家木业公司、巢湖金属制品厂、江北铸造厂、庆广棉绒厂、中天棉业、长岗棉业、顺发棉业、远大棉业、裕丰棉业、广源棉业、佳诚纺织、玉龙棉业、银丰棉业、铜闸皮蛋厂、巢湖昌生皮蛋厂、华鑫养鸡场。
资源:境内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全镇有林村7个。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探明的主要有:太湖村的高品位石灰石、大理石矿,长岗村的黄土资源(此黄土为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黄粘土,是很好的水泥生产原料)等。境内有风景秀丽的太湖山和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凌家滩古文化遗址为长江流域中华文明发祥地,旅游上发展潜力较大;
交通:淮南铁路复线、巢二公路、合巢芜高速公路三线平行贯串境内,大江路 (塔运路至古塔路) 与三线垂直交汇境内,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铜闸地处和含两县交界,物产丰富,是两个县五个乡镇近15万人口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心。集镇市场繁荣,客商广集,常年生意来往有三个省(皖苏浙)、九个市(合肥、蚌埠、巢湖、芜湖、马鞍山、南京、铜陵)等。市面上的日用百货、农资产品琳琅满目,各类摊点星罗棋布。特别是乌鱼、黄鳝、毛蟹、河虾、泥鳅等鱼类品种有八种之多,年上市约十万公斤,远销全国各地。
凌家滩古遗址位于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自然村的凌家滩古遗址是1985年被发现的。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总面积大约为160万平方米,距今5300年,为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遗址。凌家滩遗址自发现以来先后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现在能够清晰地看出这块聚落群是由墓地和近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以及生活区遗迹组成。墓地面积大约有14000平方米,中间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壕沟把墓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到目前为止,在凌家滩遗址上共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祭坛1座,墓葬66座,大面积红陶块堆筑的遗迹1处,古建筑遗迹1处,房屋遗迹1处,出土的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1300件,其中有很多珍品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具有独特的考古学价值,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在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不无遗憾地是,目前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遗址还只能暂时保存起来,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挖掘。 在凌家滩遗址发现的红陶块建筑遗迹是目前为止,我国新石器时代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红陶块建筑,其陶块为我国砖的祖行,更是研究我国建筑史的实物资料。同时,在凌家滩墓葬出土的大批玉礼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一次重大发现,它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尤其是管钻技术表现出极高水准,令当代人惊叹。此外,凌家滩遗址上还有着同样充满神秘色彩的巨石文化遗存。
所有的这些都表明了凌家滩先民已经脱离了对自然和图腾崇拜的低级阶段,体现出玉器文明古国的特征,也就是说,距今5300年的中国大地上就已出现了高度文明的玉器文化,中华文明也被向前推进了1千多年。[2]
行政辖区
仇圩村
[3]鸭西村
庆广村
席李村
塔岗村
姜王村
西河村
太湖村
杨马村
山马村
陈山村
大马村
长岗村
五联村
下马村
桑园村
山王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4]总人口
29631
男
14942
女
14689
家庭户户数
8264
家庭户总人口(总)
29455
家庭户男
14805
家庭户女
14650
0-14岁(总)
8333
0-14岁男
4503
0-14岁女
3830
15-64岁(总)
18669
15-64岁男
9273
15-64岁女
9396
65岁及以上(总)
2629
65岁及以上男
1166
65岁及以上女
146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9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