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

东北,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以山海关和乌兰察布为分界,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即“东五盟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2]。土地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04年GDP总量1.6万亿元,占全国的11.76%,人口1.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18%,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概念源起相传远古时期,舜帝曾经册封天下十二座名山[2],医巫闾山就是其中地理位置最北端的一座。历史上,医巫闾山以北都叫做东北。但这只是模糊的地理方向上的概念,和今天意义上的东北还相差很远。《尚书·禹贡》,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后舜帝又析为“十二州”已把东北南部的辽宁省境分别概括在冀州、青州、幽州、营州的辖境之内。肃慎故国是东北地区的最早起源,肃慎为商周时北方部族,在《国语》、《左传》、《山海经》、《史记》、《大戴礼记》等书中多有记载,称其为东北夷、东夷。《左传》昭公九年,周景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淮南子·原道训》又记载说舜时曾“纳肃慎”,《国语·鲁语》说周武王克商时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尚书·周书序》说周成王伐东夷,“肃慎来贺”。可知从虞、夏、商、周以来,肃慎一直与中原保持密切的关系。自周秦以后,靺鞨、勿吉、挹娄、女真各族均为为肃慎后裔,而其活动地区则远在辽水、松花江、牡丹江、黑龙江流域,最远至远东滨海地带。
辽代统一北方,人们的地理概念有了新的变化,就是将东北方向看作是一个大区域。这从辽代的军政建制得到了充分地反应。据《辽史·兵卫志》载,分“东北路招讨司、东北路统军司、东北路女直兵马司”,各统所辖诸民族军F洹栋俟僦尽酚钟小�长春路诸司,控制东北诸国”的说法。显然,在辽代已把地理方位——东北,引用为建制名称,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金代继承了辽代的习惯用法,仍以东北路设官职和机构。实际上,辽金两代已把相当现今东北地区看成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故其军政机构皆以东北名之。比起建制虽属完备而名称各异的唐代,的确是一个进步。这它表明,辽金人已把同处一个地理方位的东北向之地视为一个整体,第一次把表示地理方位东北引为机构建制名称。这不仅仅是个名称的变化,还反映了人们的地理观念的飞跃。
东北释义

中国东北一词源于近代。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中华民国开始用东北来取代清朝发祥地的原有名称。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国一般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后来东三省的西部划入内蒙古自治区,因此内蒙古东部(东五盟市)也属于东北地区。
东北和辽东、关东、关外、满洲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很大差别。春秋时期燕国在东北建有辽东郡、辽西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燕国故土建立辽东郡,大体范围即今天辽宁省和吉林东南部,秦代长城东起点即为辽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修建山海关,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关东、关外来指代。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满洲既是族称,也是地理概念,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满洲称谓。站在历史学角度来看,东北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东北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大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大致上西迄贝加尔湖、叶尼赛河、勒拿河一线,南至山海关,东临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个亚洲东北部海岸线,包括楚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辽东是东北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来指代广阔的东北地区。历史上的辽东一度包括汉四郡(朝鲜半岛汉江流域以北大部地区)。狭义的东北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
东北地区的内蒙古东部五盟市:内蒙古东五盟市属东北地区有一定的历史原因,远在民国时期由于人口的迁徙,东三省有很多人口到内蒙古谋生和定居,于是这个地区的民俗、方言、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内蒙古“东北”的民俗逐步形成。民国时内蒙古东部的盟市很多都划分为省级单位、今呼伦贝尔市(民国时期属黑龙江省管辖)。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些省、城市在民国时和东三省统称东北。新中国成立前,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民国时期的各个省、城市均划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地级单位,历史的沧桑抹不去内蒙古东五盟市人心中的东北!内蒙古东部的五个盟市无论是语言(方言)、文化、习俗都与东三省的一致,即有蒙古风情又有东北民俗!这形成了特殊的东蒙东北地区民俗文化。内蒙古东部人对外地人称自己是东北人也是很有道理的。
东北人定义东北人的定义是指世居和定居在这片黑土地之上的一切人民,是出生和成长在东北大地上的中国人,是对东北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无比深厚的地域情结的关东儿女。
东北认同情结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其他地理大区的情况不同,东北三省的居民对“东北”这一概念的认同感大于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东五盟市的认同感,即首先认同“东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对省籍的认同。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该地区的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及语言的统一,关内关外形成鲜明对比!发源于东北的乡土娱乐有二人转、秧歌、吉剧、踩高跷。其中踩高跷在古代文献有关满族先祖渤海国的记述中就有描绘。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设施、教育普及率和升学率在中国属于上等水平。其中以机械、冶金和军工产业的研究水平最为发达。东北区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北、西三面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国为邻;隔日本海和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与华北区联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东北区总面积为14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2008年人口1.217827亿(含内蒙东部),占全国总人口的近10%;近代我国行政区划变动最频繁的是东北地区,但是,作为大地区概念的“东北”则相当稳固,由来已久。
东北网站东北地区门户网站
振兴东北网 chinaneast.xinhuanet.com
东北新闻网 www.nen.com.cn
网上三好街 http://www.sanhaostreet.com
新文化网 http://www.xwhb.net
东亚网 http://www.dyxw.com/
东北网 www.northeast.cn
好东北 www.haodongbei.com
东四省区政府网站
辽宁省人民政府: http://www.ln.gov.cn/
吉林省人民政府: http://www.jl.gov.cn/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http://www.hlj.gov.cn/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http://www.nmg.gov.cn/
东五盟市政府网站
赤峰市人民政府:http://www.chifeng.gov.cn/
通辽市人民政府:http://www.tongliao.gov.cn/
兴安盟人民政府:http://www.xinganmeng.gov.cn/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http://www.hulunbeier.gov.cn/
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www.xlgl.gov.cn/
东北历史东北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东北地区劳动、生息和繁衍。公元前4000年前后,中华种族肃慎族系创造东北早期文明——新开流文化。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的尧舜时代,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当时东北地区为幽州境内,夏商周时期,劳动、生息在东北地区的有肃慎、东胡、华夏等民族。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辽宁是燕国的辽东郡和辽西郡。公元前37年,夫余人(东北古代汉人一支与现代韩国人无关,人口几全部姓高)朱蒙在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城)创建高句丽王国,后琉璃王迁都国内城丸都(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共历705年),统治最盛时一度将朝鲜半岛大半纳入版图,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对东北地区南部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高句丽在唐军和新罗(今天朝鲜、韩国祖先)的夹击之下灭亡,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军俘虏。高句丽人口绝大部被唐朝政府内迁中原融回中土,余众融入渤海国的人民里。西晋时,慕容鲜卑迁到现在的辽西地区,公元337年称燕王,建乎府于龙城(今朝阳市),史称前燕,前燕亦重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规定租税,非工商人口归农等等。使辽西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唐武后圣历元年(689年),肃慎后裔粟末靺鞨(满洲先祖)首领大祚荣以本部为主,结合其他部,在“白山黑水”(长白山、黑龙江)之间建立地方政权渤海国(亦称震国)。后来鼎盛时,疆土方圆5000里,人口近500万,胜兵数十万人,史称“海东盛国”。辽金元时期,先后有居住在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建立辽王朝(公元916—1125年);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入主中原建立金王朝(公元1271—1368年)。这对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唐朝末年,契丹在首领耶律阿保机把两大部落统一起来,自立为王。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阿保机逝世后,其子耶律德光继位,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辽王朝鼎盛时的疆域,东至当今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南抵今天的天津市、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带,与宋王朝对峙。公元1113年,肃慎族系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举兵夺取松花江流域,南下占领辽东半岛。1115年称帝,国号金,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以南)。建国后继续征战,1125年灭辽,同年灭北宋。大金最盛时超过极盛时期的辽国,囊有辽吉黑三省和蒙古草原,大金骑兵向亚洲东北部海岸线纵横驰骋几拥有肃慎族系全部故地,西以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部和西夏交界,向南一直到秦岭淮河与南宋对峙。1206年,铁木真被推戴为全蒙古的大汗(最高统治者称号),尊称为成吉思汗(意为拥有四海的汗),从此建立了蒙古政权。在几十年里,他和他的子孙,除向南扩展以外,还向西一直征战到多瑙河流域,建立了横跨欧亚两大洲的蒙古大汗国。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元朝疆域比过去任何朝代都辽阔。东、南至海,西到今新疆,西南包括今云南、西藏,北面包括西伯利亚大部,东北到今鄂霍次克海。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市)称帝,建立明朝,同年灭元。在辽东都司,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现在的辽阳地区,在当时是“岁有羡余,数千里阡陌相连,屯堡相望的富饶地方。当时,辽东都司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也很发达。辽东的三万卫与四川的龙州、顺天的遵化,是当时全国闻名的三大冶铁中心。16世纪末,女真再次勃兴强大。1616年建州女真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大汗,重建大金国,史称“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号为“满洲”。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统一全中国,明朝灭亡。“白山黑水”是满洲族发祥地。满族取得政权以后,以东北为“龙兴之地”,定盛京为“陪都”,对东北实行“特别之制”的治理办法。清朝极盛时期,号称“大清帝国”“天朝上国”,疆域之盛,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清朝在东北地区疆域西括内外蒙古,尽有中、东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千岛群岛,北滨北冰洋,东北方向直到堪察加半岛和白令海峡。此时东北号称满洲本部,清初是东北历史上疆域最大时期。1689年《尼布楚条约》后东北地区疆域逐渐退至外兴安岭、乌第河、贝加尔湖南岸一线以南地域。清末民初中国衰弱,库页岛、千岛群岛丧失,外蒙古独立,东北版图最后缩至今日模样。
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开垦,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东北农业生产的基本轮廓大致形成。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商业、手工业随之兴起,出现了沈阳、辽阳、锦州、长春、吉林、宁安、辽源、哈尔滨等经济中心。
周代对东北地区的开发
东北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聚居地,在中国的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周天子分封诸侯以屏藩王畿,赐周召公姬奭以东北之地,是为燕国的始祖。周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纪 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是」shì),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
燕国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封国。关于它的始封,《史记》卷34《燕召公世家》有明确的记载,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史记》卷4《周本纪》也说武王伐纣之后,“封召公奭于燕”。召公名奭,姬姓,是与周室同姓的贵族,因食邑于召,称为召公。他和周公旦、太公望,都是西周开国奠业的重臣,也是周文王、武王最为信任、倚重的人。燕昭襄王(?—前279年)在位的时候,向东袭破东胡修筑长城,向南讨伐齐国,燕国达到极盛。
燕王喜三十三年(公元前222年), 秦灭韩、魏、楚后,再遣王贲攻燕辽东,燕军战败,燕王喜被俘,燕国灭亡。秦军回师攻代,代王嘉被俘。燕辽东故地和代地被秦分别设为辽东郡和代郡。
明代对东北的管辖
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明朝宣德八年(1443年)疆域图,明朝前期的东北方向领土疆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即北京),元朝灭亡。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东北,负隅顽抗的故元残余势力,一方面派黄俦等人前往辽东,“诏谕辽阳诸处官民帅众归附”[69];另一方面派兵从山东渡海,向辽东进军,迫使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投降。于是洪武四年(1371年)明在辽东设置定辽卫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定辽卫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辽东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70]。朱元璋为了向北推进,在“慎固边防,翼卫王室”[71]的思想指导下,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在北方和东北,如封燕王于北平、封韩王于开原、封宁王于喀喇沁、封辽王于广宁,其目的是“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72]。当时故元太尉纳哈出占据金山(即吉林省农安县)一带,与辽东高家奴、哈喇张、也速之等故元残余势力,“彼此相依,互为声援”[73],企图继续顽抗。明朝要统一东北,就必须消灭东北境内的“故元遗兵”。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派冯胜、傅友德率领明军进攻金山,纳哈出兵败投降,其他“故元遗兵”也纷纷归降,蒙元在东北地区的残余势力被肃清。
关于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大约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大多集结到以阿木河(又作斡木河、吾音会,今朝鲜会宁)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经常袭掠朝鲜境内,明成祖即位后为了扼制其向北发展,骚掠朝鲜,于永乐元年十一月诏设建洲卫军民指挥使司,以阿哈出为指挥使。并遣千户王可仁等至朝鲜招抚女真。
永乐二年置奴儿干卫、七年四月又置奴儿干指挥使司,先后置卫所一百八十四,凡来降者均加官,授印绶,赐耕地。1406年(永乐四年)猛哥帖木耳“入朝鲜庆源界抄掠”,游牧于半岛北部女真人传统聚居地区,迫于朝鲜蚕食女真故地,明永乐八年(1410年),建州女真斡朵里部领袖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耳率部从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宁古塔(今海林市旧街乡)定居下来,这一支女真在历史上被专称为建州女真。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毛怜卫的居民。猛哥帖木儿所统斡朵里部人世与胡里改部为婚,两部关系密切。所以当因在“庚寅事变”中参与“寇庆源府(朝鲜地名)”,畏朝鲜卷土来攻,亦于1411年(永乐九年)率部众迁到凤州地面。自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故元鲸海千户所速哥帖木儿、木达哈千户所完者帖木儿、牙兰千户所皂化自女直来归”开始,明政府对这些民族除了一些被留在辽东,编入辽东都司所属卫所之外,大部分安置在北京或南京。永乐七年(1409年),奴儿干卫地方官员忽刺冬奴等人来朝,奏称奴儿干“其地冲要,宜立元帅府。”明廷接受了这个建议,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任命内地官员康旺为都指挥同知,王肇舟为都指挥佥事[80]。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派遣太监亦失哈、都指挥同知康旺等,“率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前往该地“开设奴儿干都司”[81],专管卫所事务。奴儿干都司管辖地区,“东濒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82]。根据《明实录》记载统计,从永乐初到嘉靖时,前后在上述地区共设立三百七十个卫,二十个所[83]。今天,明代设置的卫所早已废圮,但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朝官员在奴儿干都司治所,修建永宁寺时刻的石碑《永宁寺记》,以及宣德八年(1433年)重修永宁寺时又刻的《重建永宁寺记》石碑,详细记载了奴儿干都司和卫所的情况,为我们提供了我国东北疆域的历史见证。另外还有《昭勇将军崔源墓志》记载,“宣德元年同太监亦信下奴儿干等处招谕,……正统元年,奉敕抚安忽(刺)温野人”[84],以及《明威将军宋国忠墓志铭》记载,宋国忠的高祖宋卜花,曾在明初奉命招谕奴儿干的事迹[85]。这两块墓志反映的事实和永宁寺两块石碑记载是完全一致的,有力说明明代在奴儿干设官建置,这里是我国疆域的一部分。
“卫所”是按照明朝政治制度设置的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它和内地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军事职能外,还要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所谓“抚绥属部”[86],“看守地方”[87]。“卫所”官员都是明朝中央政府直接委任的,采取“因其部族,……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88]的政策。他们的官职是世袭的,父死子继、父老子替都必须得到明政府的批准。如果要求晋升官爵、更换敕书(委任状)、增加赏赐等,则要呈报明朝政府,不得擅自行动,否则要受到处罚。明朝授给奴儿干都司属下卫所的官印,不断有所发现,如有《毛怜卫指挥使司之印》[89]、《木答里山卫指挥使司印》[90]、《禾屯吉卫指挥使司印》[91]、《囊哈儿卫指挥使司印》[92]、《塔山左卫之印》[93],以上的“印信”,清楚表明了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置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管理最好的历史物证。
由于女真和明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密切,来往更为频繁。因此,东北地区的水陆交通也随之发展起来了。明朝在蒙元设置驿站的基础上,大力扩建和新建驿站,延长或新辟驿站的线路,据《辽东志》记载,当时从辽东通往东北各地区共有六条交通干线,开原城是六条干线的起点[115]。东到朝鲜,西达蒙古,东北抵达特林地区的满泾;西北通往满洲里以北,形成四通八达的驿站交通网。特别是对黑龙江、松花江一带,明廷为了保证辽东同奴儿干地区的交通运输,永乐十年(1412年)自松花江到黑龙江下游,就设了满泾等四十五站[116]。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在吉林的松花江畔建立了造船厂[117],担负“造船运粮”[118]和运送军队[119]的任务。正因为明朝积极发展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增设驿站,建立船厂,更加强了女真和辽东及中原地区的联系。然而明朝中期以后国力衰退,无力再维持对北方边疆的统治,1435年(明宣德十年),奴尔干都司被撤销,但下属的卫所则继续存在。随着鞑靼和女真的兴起,明朝在东北地区的有效控制区退缩到辽东地区。
清朝对东北的统治
清军入关后,于清朝初年,在东北设置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三将军的辖区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别于中原地区。多尔衮就在1644年下令严令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这就是“禁关令”。虽然清朝于1692年开始向东北地区派遣八旗及汉军移民,但清初满洲人倾族入关后东北人口更加稀少,清朝统治者视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借口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与“禁关令”相关的词汇除了“禁关令”外,还有两个:“柳条边”和“闯关东”。为了严格执行“禁关令”,从顺治年间开始,清朝政府不惜代价于东北境内分段修筑了一千多公里名为“柳条边”的篱笆墙,也称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至康熙中期完成。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至今吉林市北的为“新边”。边墙以东的满洲严禁越界垦殖,边墙以西则作为清朝的同盟者蒙古贵族的驻牧地。清朝对东北的封禁造成了东北人口稀薄,最终为俄国对中国东北的蚕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晚清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并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尼布楚条约》
1649年雅库次克长官派哈巴罗夫率兵70名从雅库次克出发,侵入东北烧杀掳掠,由于遭到当地人的反抗,又从雅库次克调援军138人,于次年夏天出发再次侵入黑龙江,强占雅克萨城,不断派人四出袭击达斡尔居民,捕捉人质,掳掠妇女,杀人放火。9月底,哈巴罗夫又带200多俄军侵入黑龙江下游乌扎拉河口(今宏加里河)我国赫哲人聚居的乌扎拉村, 强占城寨,蹂躏当地居民。赫哲人不敌,请求清朝政府予以支援。1652年二月,清朝政府令宁古塔章京(官名)海包率所部进击,战于乌扎拉村,清军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打死沙俄侵略者10人,打伤78人,1658年六月,宁古塔都统沙尔瑚达率战舰40艘同侵略军激战于松花江下游,歼敌270人。顺治十七年(1660年)宁古塔将军巴海率水军破敌于古法坛村,斩首60余级,溺水死者甚众。
1685 年正月二十三日,为了彻底消除俄国侵略,康熙命都统彭春赴爱珲,负责收复雅克萨。 四月,清军约3000人在彭春统率下,携战舰、火炮和刀矛、盾牌等兵器,从爱珲出发,分水陆两路向雅克萨开进。五月二十二日抵达雅克萨城下,当即向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发出最后通牒。托尔布津恃巢穴坚固,有兵450人,炮3门,鸟枪300支,拒不从命。清军于五月二十三日分水陆两路列营攻击。陆师布于城南,集战船于城东南,列炮于城北。二十五日黎明,清军发炮轰击,侵略军伤亡甚重托尔布津乞降,遣使要求在保留武装的条件下撤离雅克萨。经彭春同意后,俄军撤至尼布楚,东拼西凑的找来600于人的所谓援军。于1682年秋由头目托尔布津帅领再次侵占了雅克萨城,大半年后,清朝政府下令反击,1686农历的7月24日2000多人,抵达雅克萨,8月开始攻城,头目目托尔布津中流弹身亡,但清朝军队却没有攻下城,于是将其围困起来,一年多后,俄军在病饿交加下最终投降。826名俄罗斯族军人最后只有66名活了下来,雅克萨战争结束。
1689年,清俄双方进行谈判,正式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条款:
一、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清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清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 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二、雅克萨地方属于清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三、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四、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五、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六、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
从俄清签订《尼布楚条约》开始直至清朝灭亡,在清国力逐步衰亡的过程中,与俄国签订的相关(东北)割地条约有以下,共计割让东北领土一百多万平方公里: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清咸丰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六十四万平方公里土地为,清签订瑷珲条约割让于俄国。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清咸丰十年),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清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于俄国。
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沙皇俄国强租旅行顺大连,该两港口面积约三千八百平方公里。
东北历史大事年表公元前4000年,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
公元前2130年,早期肃慎王国定都喜都。
两周时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东北和中原开始交流。
公元前300年,燕将秦开破东胡,开辟辽东。
公元前2世纪,扶余国建立,都合龙城(扶余王城,即长春)。
公元前37年,高句丽国建立。
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总章元年),唐灭高句丽,中国领有东北全境。
698年,渤海国建立。
926年,渤海国亡于契丹。
907年~1125年,辽代。东京道、上京道,东北路招讨司、东北路统军司、东北路女直兵马司,长春路诸司控制东北诸国。
1115~1234年,金朝。上京会宁府、东京辽阳府管辖东北地区。
1206年~1368年,元朝。辽阳行省(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岭北行省
1409年(明永乐七年)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东北从新走向繁荣,直至女真叛乱之前,东北已有人口五百多万。
1583年(万历十一年)五月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部众三十人起兵逐步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建立八旗制度。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县)自立为汗,建元天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 ),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誓师伐明,举国震惊。
1619年,明朝在萨尔浒之战惨败,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
1621年(明天启元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
1625春,努尔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
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被明军的大炮打成重伤,不久逝世。第八子皇太极继位。他继续对明朝展开攻势,并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
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金”国号为“清”,正式定名清朝,改年号为崇德。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八旗铁骑,兼程入关,以吴三桂为前导,击败大顺农民军,进占北京。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清朝正式入主中原。
1644年清军入关后为保护“满洲故国”的祖宗“龙兴之地”,禁止汉人进入内蒙古和东北,在辽宁和内蒙古修建的一道壕沟,沿壕植柳,称柳条边,又名盛京边墙、柳城、条子边。顺治、康熙年间先后修建柳条边于辽河流域和今吉林部分地区。禁止汉人越过边墙打猎、放牧和采人参。从此东北开始长达二百余年的封禁。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沙俄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黑龙江成为界河。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割占中国吉林乌苏里江以东至海40万平方公里土地,古代大吉林地区彻底丧失了从图们江口到混同江(黑龙江)口的全部海岸线及当时中国第一大岛——库页岛。
1860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呼吁开禁放垦,鼓励移民,获得采纳。闯关东移民潮开始。
1894年,清日甲午战争开始。
1898年,日本租借关东。
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
1905年,日俄签订停战条约。
1906年,成立“满铁”。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
1928年,发生张作霖事件。
1931年,柳条湖事件。发生九一八事变。
1932年,伪满洲国在日本的支持下建立。改长春为“新京”。
1934年,溥仪即位伪满洲国皇帝。
1937年,卢沟桥事件。
1945年,日本战败,伪满州国崩溃。东北光复。
1946年,四平保卫战。
1948年,辽沈战役。
1948年5月23日-10月21日,东北野战军围困长春五个月之久,长春成为“白骨之城”。战后长春人口从121万下降到17万,史称“困长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东北人口【东北全境人口】2008年,1.217827亿(含内蒙东部),1.326556亿(含内蒙全区)
辽 宁:4315万
吉 林:2734.21万
黑龙江:3824万
东三省:1.087321亿
内蒙古东部:1305.06万
内蒙古全区:2392.35万
赤 峰 市:460万
通 辽 市:309.46万
兴 安 盟:165万
呼伦贝尔市:270万
锡林郭勒盟:100.6万
东北土地耕地面积【东北全境土地面积】:199.14万平方公里(含内蒙全区),147.3935万平方公里(含内蒙东部)
【东北全境耕地面积】:4.346295亿亩(含内蒙全区),3.9176亿亩(含内蒙东部)
【东北全境草原面积】:14.302845亿亩(含内蒙全区),6.875585亿亩(含内蒙东部)
辽 宁:陆地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9.29万公顷(约合6139.35万亩),草原面积35.01万公顷(约合525.15万亩)。
吉 林:土地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全省耕地面积553.78万公顷(约合8306.7万亩),草原面积584.22万公顷(约合8763.3万亩)。
黑龙江: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全省耕地面积ll98.95万公顷(约合1.798425亿亩),草原面积216.23万公顷(约合3240万亩)。
东三省:土地总面积,耕地总面积3.24303亿亩,草原总面积1.252845亿亩。
内蒙古: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5.51万公顷(约合1.103265亿亩),草原面积8700万公顷(约合13.05亿亩),居全国之首。其中内蒙古东部土地面积66.553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45.7万亩,草原面积5.62274亿亩。
赤 峰 市:9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0万亩,草原面积8900万亩
通 辽 市:595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78万公顷(约合1556.7万亩),草原面积327.4万亩
兴 安 盟: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万亩,草原面积5100万亩
呼伦贝尔市:25.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91万亩,草原面积1.49亿亩
锡林郭勒盟:20.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8万亩[1],草原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约合2.7亿亩)
地理及气候

东北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冬季长达半年以上,雨量集中于夏季。森林的覆盖率大,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自然资源煤矿、石油、金刚石、金矿
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淡水及海水鱼类
2009年5月在辽宁本溪发现特大型铁矿,使辽宁省跃居成为全国铁矿第一大省。
东北工业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在三十年代开始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紧邻苏联的关系,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也都被安排在东北。 东北一度占有中国90%重工业基地。
东北农业东北的经济作物为春麦、大豆、马铃薯、玉米、甜菜、高粱,其农作物分布有些微的区域差异,北部盛产大豆、甜菜、大米等,中部则盛产高粱、小米、棉、花生等,南部则盛产温带水果、玉米、棉花等,“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 即说明了当地的农作物分布现象。大连地区盛产苹果、梨、桃等水果,沿海地区盛产海参、鲍鱼、牡蛎、对虾及各种鱼类。东北拥有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玉米产量巨大。大豆,水稻,高粱,玉米不是在数量上居首,就是在产量上全国第一!
东北城市体系沈阳:共和国长子,中国重工业之都,东北最大城市,中国建成区第三大城市,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城市之一。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商业,军事中心
哈尔滨:北国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有众多欧式风格建筑,旅游业发达。动力、航天航空、亚麻纺织、制糖、制药等工业发达。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总人口居第二位,东北地区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
长春:北国春城,东北天然地理中心。汽车城、电影城、光学之都、农业之都、大学城、森林城、塞外春城。工、农、科技产业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连:东北之窗,东北最大港口经济城市,东北经济最发达城市。外贸发达,城市迷人,旅游业发达。“服装之城”“足球之城”“北方香港”
鞍山:共和国钢都
大庆: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
齐齐哈尔:鹤城
牡丹江:北国雪城
绥芬河:中国通往日本海的最大陆路贸易口岸。中外陆海联运的重要结点,中国东北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吉林市:北国江城,雾凇之都
通化:北国山城,医药之都
延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府
满洲里:中国最大陆路口岸,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中国东北地区及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最便捷、经济、重要的陆海联运通道,承担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
其他地级市
黑 :佳木斯、鹤岗、伊春、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绥化、黑河、加格达奇
吉 :四平、通化、白城、白山、辽源、松原
辽:抚顺、铁岭、葫芦岛、阜新、朝阳、锦州、盘锦、辽阳、本溪、营口
蒙:呼伦贝尔、乌兰浩特、通辽、赤峰、锡林浩特市
重要县级市有海城、兴城、梅河口、珲春、五常、富锦、同江、二连浩特等
东北著名街路东北第一商业街——沈阳中街
东北最具有异国风情的商业街——哈尔滨中央大街
东北现代都市潮流和时尚的领军者——大连天津街
东北曾经的亚洲第一大街——长春人民大街(1996年前称斯大林大街)
其他——沈阳太原街、沈阳长江街,沈阳西塔街,沈阳五爱街,沈阳三好街,哈尔滨果戈里大街、长春重庆路、长春长江路、大连青泥洼街、大连西安路、大庆世纪大道等
东北资源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自然基础。南面是黄、渤二海,东和北面有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环绕,仅西面为陆界。内侧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辽阔的松辽大平原和渤海凹陷。东北区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面积的比重,东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面积合计,和山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之大国内少有。广大的山区,蕴育着丰富的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仍是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38.4%。 受纬度、海陆位置、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区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自南而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热量显著不同,大于等于10℃的积温,南部可达3600℃,北部则仅有1000℃。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在辽南各地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甜菜、向日葵、亚麻等春播作物;北部则以春小麦、马铃薯、大豆为主。自东而西,降水量自 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气候上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农业上从农林区、农耕区、半农半牧区过渡到纯牧区。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 东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油、油页岩、石墨、菱镁矿、白云石、滑石、石棉等。这些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带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的1/4,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探明矿区之一。松辽平原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50%左右。大庆油田是目前中国的最大油田,辽河油田为中国第四大油田,此外还有吉林油田,是东北区能源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的重要基础。东北区煤炭资源的保有储量约723亿吨,煤种虽比较齐全,但总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匀,60%在内蒙古东部,27%在黑龙江,13%在辽吉两省,产销地结合不理想。东北油页岩储量占全国第一位,3省都有分布,具有开发潜力。南部沿海的海盐,东部山地的石灰石也极其丰富,发展化学工业和水泥工业条件有利。东北区的资源对建立冶金、燃料动力、化学、建材等基础工业有比较充分的保证。 东北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径流总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但分布不理想,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需进行区域性调水,才能根本保证本区发展的需要。本区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有1200万千瓦,充分利用后不仅可以节约煤炭和石油资源,而且对东北电网的调峰、调频将起重大作用。 东北区南部濒临黄海与渤海,沿海渔场面积为5.6万平方海里。另外,还有水库、湖泊淡水面积1358万亩,为发展海运和水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东北区除矿产与工业外,其土地、热量、水分、海洋、植物资源等条件,对建成为全国性的大型农业(粮豆、甜菜等)基地、林业基地、牧业基地以及渔业基地、特产基地提供了可能。
东北振兴战略形成过程:
·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
·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先后赴东北三省就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进行调研
· 2003年3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思路
· 2003年9月10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 2003年9月2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 2003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 2003年12月 ,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成立
· 2004年3月 ,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重大意义: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 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五”时期的156个重点项目中58项在东北。
· 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为建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
· 积聚了全国很大一部分工业资产存量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拥有众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是我国重化工业的重要基地,也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二)东北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第一,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占有较大比重。人口占全国的8.3%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1.33%
·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较为重要。
2002年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辽宁第7位 黑龙江第13位 吉林第18位
· 第三,拥有巨大的存量资产。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187户占全国的10.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13241亿元占全国的14.9%
(三)拥有一批优势产业和举足轻重的骨干企业
· 1、装备制造业 东北三省电站成套设备占全国的1/3
· 2、石油化工业 东北三省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2/7 东北三省乙烯产量占全国的1/4
· 3、冶金工业 钢产量占全国的1/8
· 4、船舶制造业 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
· 5、汽车制造业 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
· 6、高新技术产业
· 7、农产品加工业
(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原油产量占全国的2/5 木材提供量占全国的1/2 商品粮占全国的1/3
(五)拥有明显的科教优势和众多的技术人才
普通高校154所占全国11.3% 本科院校78所占全国12.4% 专业技术人才210万人占全国
东北方言分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北方官话三个
东北官话:1吉辽片:蛟宁小片、通溪小片、延吉小片。2长哈小片:肇阜小片、哈小片、长小片、锦小片。3黑松小片:嫩克小片、佳富小片、站话小片。
胶辽官话:盖桓片、登连片、虎林方言、二屯方言。
北方官话:太平屯方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昨日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辽宁的“东北二人转”等22个项目入选。沈阳入选的有东北大鼓、谭振山民间故事以及沈阳评剧。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70 Ⅱ—39 辽宁鼓乐 辽宁省、辽阳市
98 Ⅱ—67 千山寺庙音乐 辽宁省鞍山市
105 Ⅲ—2 秧歌 (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辽宁省本溪市
131 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72 Ⅳ—28 京剧 辽宁省
195 Ⅳ—51 评剧 辽宁省沈阳市
235 Ⅳ—91 皮影戏 辽宁省瓦房店市 辽宁省凌源市
236 Ⅳ—92 木偶戏 辽宁省锦州市
242 Ⅴ—6 东北大鼓 辽宁省沈阳市 黑龙江省
271 Ⅴ—35 东北二人转 辽宁省黑山县、铁岭市 吉林省全省各地 黑龙江省海伦市
276 Ⅴ—40 乌力格尔 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277 Ⅴ—41 达斡尔族乌钦 黑龙江省
278 Ⅴ—42 赫哲族伊玛堪 黑龙江省
279 Ⅴ—43 鄂伦春族摩苏昆 黑龙江省
296 Ⅵ—14 朝鲜族跳板、秋千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297 Ⅵ—15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315 Ⅶ—16 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辽宁省锦州市
328 Ⅶ—29 岫岩玉雕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
433 Ⅷ—83 桦树皮制作技艺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 黑龙江省
435 Ⅷ—85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黑龙江省
461 Ⅸ—13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黑龙江省
东北人口主要姓氏【汉族姓氏】
马、殷、刘、张、王、李、赵、周、吴、郑、矫、肇、金、罗、 佟 德、洪、依、沈、杨、海、关、白、汪、鲍 徐、舒、万、宋、那、南、姚、董、何、郝、丛、葆、范、苏、陶、龙、郭、白、叶、谢、陈、辛、门、曾、益、常、千、梁、阎、倪、韩、孟、恒、秀、黄、鄂、朱、葛、卢、胡(依兰旧名“三姓”,就是葛卢胡三个姓氏)、林、耿、申、熊、乔、尹、尚、夏、哈、曹、曲、皇、于、时、项、代、蔡、卜、梅、钱、冮、魏、敖、安、聂、贾、仲、袁、邰、信、巴、邢、杜、艾、孙、龚、单、石、罗、费、奚、毛、冯、俞 、包、顾、穆、吕、程、祥、荣、广、章、闻、任、塔、丁、邓、房、产、彦、兆、谭、祁、贺、礼、英、公、崔、年、翁、业、商、车、韵、窦、庄、果、边、史、廉、邱、查、佘、宛、姜、冠、沈、尤、解、兰、苍、钟、满、井、刑、孔、汤、柳、向、詹、霍、许、蒋、武、温、鞠、庞、阿、岳、官、毋、双、党、潘、兴、里、巴、衡、明、秦、西、樊、邬、侯、供、苑、敦、邹、鲍、柏、戚、喜、老、管
【满洲老姓(包括契丹)】
完颜、爱新觉罗、叶赫那拉、赫舍里、耶律、爱新觉罗(肇、金、罗、德、洪、依、海、艾、铁)、依尔根觉罗(赵)、佟佳(佟)、瓜尔嘉(关、白、汪、鲍)、马佳(麻、马)、盛佳(沈)、兀扎喇(吴、乌)、委赫(石)、富察(富、傅)、索卓罗(索)、纳喇(那、南)、宁古塔(宁、刘)、赫叶勒(何、赫)、尼玛察(杨)、良嘉(粱)、果尔勒斯(高)、舒穆禄(舒、宿)、钮咕噜(纽、郎)、齐佳(齐)、喜塔拉(祖、图、希)、他塔喇(唐)、完颜(汪、王、完)、西林觉罗(鄂)、鄂佳(鄂)、扎库塔(张)、库雅喇(胡)、阿克占(雷)、扎思乎里(贾)、萨科达(仓)、徒萨(徒)、宏佳(宏)、锁吉(锁)、鄂托(曹)、沙垃(沙)、库奔(库)、惠何(惠)、英佳(英)、洪额奇(洪)、伊喇厘(李)、墨尔迪勒(孟)、白额吉吉特(白)、文扎(文)、巴约特(高、巴)、万琉哈(万)、朱舍狸(朱)、郭洛奔(郭)、乌苏里(武)、伊图玛(伊)、余乎鲁(余)、尼玛哈(于、俞)
东北行政区划(县级以上行政区)辽宁省
辽宁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在营口大石桥南金牛山发现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及出土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有5万年左右.
沈阳市: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 东陵区 沈北新区于洪区 浑南新区 新民市 辽中县 康平县 法库县
大连市:西岗区中山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
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抚顺市:顺城区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
本溪市: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
丹东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
锦州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凌海市北镇市黑山县义县
营口市:站前区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盖州市大石桥市
阜新市:海州区新邱区太平区清河门区细河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
辽阳市: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灯塔市辽阳县
盘锦市:兴隆台区双台子区大洼县盘山县
铁岭市:银州区清河区调兵山市开原市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
朝阳市:双塔区龙城区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葫芦岛市:龙港区连山区南票区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
吉林省
辽宁省自然地理,历史,气候,人口
辽宁省简称辽,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地理座标处在东经118°53′至125°46′,北纬38°43′至43°26′之间,东西端直线距离最宽约550公里,南北端直线距离约550公里.
辽宁省陆地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1.5%.陆地面积中,山地面积8.72万平方公里,占59.8%;平地面积4.87万平方公里,占33.4%;水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占6.8% .海域面积15.02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部分7.83万平方公里,北黄海7.19万平方公里.
长春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净月区 双阳区德惠市九台市榆树市农安县
吉林市: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蛟河市桦甸市舒兰市磐石市永吉县
四平市:铁西区铁东区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
辽源市:龙山区西安区东丰县东辽县
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梅河口市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
白山市:八道江区江源区临江市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松原市:宁江区长岭县乾安县扶余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白城市: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松北区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平房区香坊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市尚志市五常市依兰县方正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建华区铁锋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碾子山区梅里斯区讷河市龙江县依安县泰来县甘南县富裕县克山县克东县拜泉县
鸡西市:鸡冠区恒山区滴道区梨树区城子河区麻山区虎林市密山市鸡东县
鹤岗市:兴山区向阳区工农区南山区兴安区东山区萝北县绥滨县
双鸭山市: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宝山区集贤县友谊县宝清县饶河县
大庆市: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伊春市:伊春区 南岔 友好 西林区 翠峦区 新青区 美溪区 金山屯 五营 乌马河 汤旺河 带岭区 乌伊岭 红星区 上甘岭 铁力市 嘉荫县
佳木斯市:前进区 向阳区 东风区 郊区同江市富锦市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抚远县
七台河市:桃山区新兴区茄子河区勃利县
牡丹江市:爱民区东安区阳明区西安区绥芬河市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东宁县林口县
黑河市: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逊克县孙吴县
绥化市:北林区安达市肇东市海伦市望奎县兰西县青冈县庆安县明水县绥棱县
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
内蒙古东部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满洲里市 扎兰屯市 牙克石市 根河市 额尔古纳市 阿荣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 鄂温克自治旗 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右旗 陈巴尔虎旗
兴安盟: 乌兰浩特市 阿尔山市 科右前旗 扎赉特旗 科右中旗 突泉县
通辽市: 科尔沁区 开发区 霍林郭勒市 科左中旗 科左后旗 开鲁县 库伦旗 奈曼旗 扎鲁特旗
赤峰市: 红山区 元宝山区 松山区 阿鲁科尔沁旗 巴林左旗 巴林右旗 克什克腾旗 翁牛特旗 喀喇沁旗 敖汉旗 林西县 宁城县
锡林郭勒盟: 锡林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 阿巴嘎旗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右旗 东乌珠穆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 太仆寺旗 镶黄旗 正镶白旗 正蓝旗 多伦县 乌拉盖开发区
东北人物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
抗日英雄,打响东北抗日第一枪(黑龙江齐齐哈尔泰来县江桥)
籍贯:吉林怀德(公主岭),祖籍河北丰润
张学良(1901.6.3~2001.10.15)
爱国将领,东北军首领
籍贯:辽宁省台安县
郭维城(1912-1995、1、1)
原铁道部部长、原铁道兵副司令员,
全国第六、七届政协常委。
顾秉林(1945-?)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
籍贯:吉林省德惠市
张宁(1975.5.19-?)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单金牌
籍贯:辽宁省锦州市
王刚(1948-?)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节目主持人和表演艺术家
籍贯:吉林省长春市
李幼斌(1958-?)
著名影视演员
籍贯:吉林省长春市
赵本山 (1958.10-?)
著名笑星,民间艺术家
籍贯: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县
小沈阳(1981.5.7-?)
赵本山徒弟,09年最具人气二人转演员
籍贯: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县
孙红雷(1970.8.16-?)
著名影视演员
籍 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袁家军 (1962.9-?)
神舟飞船总指挥
籍贯:吉林省通化市
郝蕾 (1978.11.1-?)
著名影视演员
籍贯:吉林省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