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徐俊生
徐俊生(1887-1953)

徐俊生(1887-1953)字曙东,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正月二十一日生于今闵桥镇。他是金湖欣氏医派的又一著名传人。

徐俊生是名医欣澹庵的外孙。他自幼聪明,生性忠厚,被其外祖父视若掌上明珠,一直带在身边。到了上学的年龄,被送进附近的学塾,接受启蒙教育。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其母不幸去世。欣澹庵在痛惜女儿早逝的同时,毅然让外孙随自己学医。徐俊生成了欣澹庵的关门弟子,恐怕也是欣惟一主动所收的徒弟。

随外祖父学医的徐俊生,勤勉努力,刻苦自励,加上外祖父不时从旁恰到好处的点拨,使他很快步入中医的殿堂。《内经》、《难经》、《伤寒论》、

徐俊生
徐俊生 摄于1948年 天长

《金匮要略》等医学经典著作,他博闻强记;宋、元、明、清以来著名医家学说,他如数家珍。读书之余,随外祖父坐堂、出诊。每逢外祖父给求诊者诊病用药,他也在心里诊断病症,开出药方。然后,与外祖父所作诊断与药方对照,找出差异。再后来是寻根究底,实在找不出原因时,向外祖父求教。每见如此,欣澹庵不仅悉心指点迷津,而且愈加宠爱这个好学上进、潜心钻研的外孙。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光绪十三年(公元1904年),欣澹庵溘然长逝。受此沉重打击,他像是激流行进中突然断缆的一叶扁舟,变得六神无主。好久好久,他才从悲痛与慌乱中抬起头来,决心继承外祖父的遗志,悬壶梓里,救死扶伤。

徐俊生从其外祖父学医,虽只有二年多时间,但由于他勤奋刻苦,也深得欣氏医派的真谛。再加上他是欣氏医派的嫡传,慕名求医者纷至沓来。这在客观上,也给了他独立思考、丰富实践的机会。不断地实践、总结,他的医术日见高明,慢慢脱颖而出。

天长名氏王筱裳患结胸症,三个多月中,请了多名医生诊治。这些医生都以王筱裳便溏为依据,按照久病防虚的传统方法,补虚祛寒。医生换了一个又一个,药方服了一剂又一剂,但总不见效。无奈之下,王筱裳慕名请徐俊生为其诊治。他细察王的病史,又根据其舌苔黄燥厚腻的症状,当即舍脉从舌,另辟蹊径,认定此病并非虚寒之症,而是实症。于是,开出治疗实症的药方:三进小陷胸汤加小枳实磨冲。王筱裳病体果然大有起色。继而又以芳香和胃药治本。十几剂中药下去,王筱裳病体痊愈。王十分感谢徐俊生,特地登门致谢。闲谈中,王问道:“先生为我诊治之前,我的病越治越重,恐怕是服用补虚参术的缘故吧?”他含笑点了点头。王筱裳心悦诚服,当即撰写赠联一副,以表敬意。联曰:“心思文正,术效梁公。”后来,王的儿子生重病,也经他妙手回春。一来二往,两人引为至交。有一年,徐俊生翻修房屋,王筱裳特地前来贺喜,作梅花三幅并题诗三首,颂扬徐的医术医德。其中一幅题诗云:“忆昔豚儿卧病茵,荷蒙着手便生春。知君此道多经验,不泥方书妙境臻。”有趣的是,他所用方药中,都有一味“唱主角”的枳实,而且屡试不爽。久而久之,人们称他为“枳实先生”。此时,徐俊生的医术和他的堂外祖父欣汝明并驾齐驱,驰名于高邮、宝应、天长、盱眙一带。

徐俊生不仅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诊病不论穷富。对贫苦农民求医问药,尤为同情关照,不仅诊金分文不取,还常常资助买药,乡里有口皆碑。闵桥镇南有一个农民叫陈明章,与其父一起患湿温病。由于家境贫寒,无钱延医买药,病情日益加重。他深为同情,特地登门为其诊治。开出药方后,又在天头处写上“照配。徐曙东”的字样,意味着药费也由自己资助。临离开陈家时,又留下银元五枚,嘱咐邻居为陈家买点柴米油盐。陈家父子在他的关护下,服药20余剂,皆得痊愈。这对父子千恩万谢,把他当作救命恩人。黎城镇乡绅涂干之妻子生病,派人持名帖及请封(赏金),请他出诊。当时,正应约值诊,不能离开,就推辞未去。涂干之以为是嫌诊金少,于是请封加倍。他见此淡然一笑。诊毕归来,令门人将涂干之的请封与诊金分赈给更夫高大、农民徐福寿等缺衣少食的乡邻。徐俊生悯苦济贫,深受百姓拥戴。境内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时,他是著名的开明人士之一。

诊务之余,徐俊生也对自己诊病用药实践进行总结,并阐幽发微,著成《医学精研论》四卷以及《徐氏医案医话》,因战乱未能刊刻行世。现仅存《医学精研论》二卷,其他已散佚难觅,很为可惜。

1953年农历十月初八,徐俊生在天长庆余堂中药店去世,享年67岁。无论医术还是医德,他都称得上欣氏医派的又一个里程碑,影响深远。他的独子徐则先,是江苏省名中医,曾任县一届、二届、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县五届人大常委员会委员,县一届、二届政协副主席;他的长孙徐承祖师承祖业,也是金湖的名中医,曾任县中医院副院长。欣氏医派代代相传,源远流长。这既是中医界引人注目的一个流派,又是金湖值得称道的一大骄傲。

该小传选自马国顺著《历史上的金湖》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ISBN7-214-01935-3/K.274),人物春秋篇 235-238页。谨此致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