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古城

内容提要
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小说为数不多,女作家林哲的新作《外婆的古城》就是其中的一本。这部家庭史式的长篇小说展现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和悲凉,与其说是作者对家族往事的缅怀,还不如说是她骨子里透着对那远去的质朴生活的向往,那种来自信仰和信念感受到的苦难中的盼望。
这是一封长长的家书,一封未曾开启的隔世家书,书写者就是那个让最怀念的家族长者,那个让你我和所有后代都不能忘却的智者。他将你带进一个青铜世界,整部小说就是像一尊巨大的青铜器,其间烟雾缭绕,周身雕满了走过各个时代的人物,或喜或悲,或福或祸,在岁月的磨励中散发出忧郁凄美的光泽。
我们看到这个家族几代人从烟雾中来,走过时代更迭,走过战争、饥饿和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他们灵魂在苦难中煎熬、涅盘、升华……
虽然阅读中我几次动容,甚至不得不掩卷去化解心中的郁结,但是,这本书绝不是一部关于一个家族的苦难史,也不仅仅是怀旧情绪的表达,作者试图诠释的是苦难中的精神力量,爱的力量。
作者简介
林哲,曾出版十余部小说,在海外华文报纸发表数十万字文学作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某新闻单位任记者编辑,九十年代移居美国,现在北京定居。
已出版作品有:《情感逃亡》、《女儿的抽屉》、《洋后妈的三明治》、《感觉男人》、《晚安,北京》、《不相信爱情》等。
主要人物外公外婆(九哥,二妹)一代(虔诚的信徒)——
“我”的外公外婆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在古城生活了一辈子,相濡以沫几十年的爱情让“我”羡慕又感动。当年的九哥和二妹,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战争中的离别,革命的风雨,文革的摧残,他们的感情依旧。其实,九哥当年喜欢的是外婆的三妹,一个圣洁的教徒,但却阴差阳错的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娶了二妹,外婆的大姐对外公一见钟情却无奈流水无情,嫁给了一个恶魔般的人,而她一辈子都对九哥念念不忘,老了的时候,还常对我提起,以至于懵懂的我竟以为她向我透漏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她才是我真正的外婆。我印象中的外婆好像一直在等待,每当我想起外婆,便总觉得她“是站在门口那棵夹竹桃树下,睁着一双忧虑的眼睛眺望前方,她在等放学的我,等被叫去劳动的外公,等邮差送来我的母亲和两个舅舅的书信,如果她所期盼的不能按时出现,就会陷入更为深重的忧虑之中。夹竹桃树一年年长高,外婆一年年老去,忧虑始终伴随着她。”
母亲(宝华)、恩纯一代(革命时代)——
“我”的母亲宝华一生也是历尽坎坷,战争年代,被亲舅拐卖,外婆费劲精力才将她救回。她一直羞涩地喜欢着自己青梅竹马的恩纯哥哥,却无奈在外读书的恩纯在决心投身革命后与她渐行渐远。心碎的她离开古城,远到新疆去当兵,嫁给了一个信仰事业前程的男人,最终离异。“我”一直不屑于母亲逆来顺受的懦弱的性格,觉得她只是了无生趣的活着,只是活着。“我”从小就立志要活出跟母亲不一样的人生,可是悲哀的是,“我”在经历了一番人生梦幻之后,也只剩下了活着……
我(虹儿)、超凡一代(缺失信仰的迷路者)——
上帝没有成全宝华和恩纯,却阴差阳错地将他们的儿女点了鸳鸯谱。我和超凡结为夫妻让两家的长辈喜出望外,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我们过着怎样荒诞不经的生活。在少女时代,我一直纯纯地爱着陈恩纯的儿子超凡,并追随离开了古城来到北京,而后又来到美国,可是什么都变了。文革时期的超凡,亲眼目睹了爷爷的惨死,从此之后的他便变成了两个陌生人,一个懦弱,一个残忍。来到了北京之后的超凡,就像《红与黑》里的于连,被无限的欲望缠绕着,充满了在大城市里的迷失和飘忽感。而我和超凡的爱也再也不纯洁。来到了美国之后,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只是“幼年的盟约是一生无法破解的咒语,他们分开了,天各一方,彼此怨恨着,却盘根错节彼此粘连着,互相占有着,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去爱另一个男人或另一个女人……”
经典语录
1、“我要开口说比喻,我要说出古时的谜语,是我们所听见所知道的,也是我们的祖宗告诉我们的,我们不将这些事向他们的子孙隐瞒,要将耶和华的美德和他的能力,并他奇妙的作为,述说给后代听。”
2、“如果可以回到少女时代,我还会死心塌地地爱陈家少年,但我会要求他指天发誓,永远不离开古城,牵着我的手在西门的绵绵细雨中慢慢地一起变老……”
3、我渴望离开古城,这样的渴望如同想家的感觉,我经常在古城西门的家里心中无比惆怅,像一个被放逐的游子。我不知道哪儿才能给我家的感觉?
4、海伦唤起我对我的外公外婆的许多回忆,他们也是基督徒,基督徒是好人,像我们小时候学校里要求学习的雷锋,这是我对基督徒的全部理解。我外公一生都在读《圣经》,仿佛那是一本记载着他命运密码的天书,终其一生也无法领悟透彻。
…………
(这部书从头到尾都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