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岁月

作者:何青花 著
ISBN:10位[7105077395] 13位[9787105077397]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1
定价:¥35.00 元
内容提要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8196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即内蒙古的鄂伦春自治族、扎兰屯市南木乡,黑龙江省的黑河市新生乡、新鄂乡、新兴乡和呼玛县白银纳乡、塔河县三八站乡、嘉荫县乌拉嘎镇、胜利镇等地。
鄂伦春族素以善猎著称,而大小兴安岭又素有森海之称,丰富的森林资源为猎人们提供了富足的衣食原料,所以鄂伦春族没有像其他民族那样急于离开森林这个人类的母亲,认准了狩猎这条生存之路,一代又一代,原始的游猎生活延续了千年,1958年现实全民族定居。
编辑推荐
你游历过祖国北疆的大兴安岭吗?你了解那曾以狩猎著称的鄂伦春人吗?你想知道那神奇的绿色世界吗?那么,请聆听一位非凡的鄂伦春族妇女,以自己童年的经历,谱写出一组激荡人心的史诗般的森林交响曲……
本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鄂伦春民族丰富而多彩的山林生活的写照。这里讲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故事,这是一个民族的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过程。
让我们循着她的娓娓讲述,去感受一种贴进自然的生活,去聆听一种大自然的声音;去和作者一起,重温“金色的岁月”……
作者简介
这是一位优秀的鄂伦春族妇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的一批鄂伦春族妇女干部之一,她对自己的民族充满了深挚的爱。童年的山村狩猎生活培养了她的智慧和勇敢;富饶美丽的大森林给了她宽厚仁爱的胸襟。她8岁就开始狩猎,熟知各种鸟兽的生活习性,也锻炼了她与大自然勇敢面对的生存能力。她生活在大山林,她热爱大山林,她同大山林亲如手足,她是鄂伦春人的女儿,也是辽阔大山林的女儿。
何青花1936年2月出生在大兴安岭一个猎民家庭,父辈的经历孕育了她天生的品质。勇敢、顽强、勤劳、智慧、博爱、宽厚,这一切伴随她一生。她20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事过医院药剂室的工作,当过旗里的妇联干事、乡里的妇联主任、鄂伦春旗民政局第一副局长、残联理事长、转业军人安置办主任。这些不同的工作岗位不仅锻炼了她的工作能力,也开发了她新的工作领域和丰富的思想。前几年,她出版了《金色的森林》,作为责编,我曾被她的无穷智慧所吸引。几年后,她又编写了
目录
1 游猎生活
独自的迁徙
童年的玩伴
恐怖的毒蛇
2 萨满神舞
3 自杀的仓鼠
后记
书摘
书摘
我们族人的孩子从小就跟随大人一起游猎。在狞猎、采集、捕鱼的过程
中,掌握生存技巧、熟悉山川地形气候变化、认识各种食用药用植物等。我
们族人的教育理念是向弱肉强食的大自然求取生存之道。就是认真向大自然
万物生灵学习智慧与经验,在流血流汗勇往直前的实践再实践中成长,消除
胆怯懦弱之气。族人从小都必须经历独立的野外生存磨炼。骑马、射击、追
踪猎物,这些都是生存的能力。我在家排行老四,耳濡目染,看到哥哥姐姐
为了学习这些基本技能在练习中常挨父亲打骂,所以事事都非常留心,愿意
多问多琢磨。有一次,我偷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青花这孩子是个有心的孩
子,遇事肯动脑筋,可惜不是男孩,不然又是一个出色的莫日根”。从那以
后我更用心了,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比男孩还出色的“莫日根”。
我将猎物挂在了马鞍的后面,又重新整理一遍驮马身上的东西,因为自
己年龄小、个子矮,每次都费很大的力气,借着山路的坡度来摆正行李物品
。翻过一座山,又过了一个大沟塘,才到达父亲指定的宿营地。
沟塘里经常碰到高低不一、大大小小如同圆柱般的土墩子,还有的就是
汪洋一片的水。土墩子就是由于多年的大水冲刷后,盘结着泥土紧密生长在
一起的草根子,人们都称它塔头墩子。在塔头墩子之间的宽阔处,时常有能
够将人和马都深陷进去的地带,这是非常需要防范的。过沟塘时,驮马背上
的东西又窜到了马脖子上,我拼命拉着驮马的缰绳,用尽全身力气也无法将
东西放回马的背上,我的眼泪都快出来了,幸好驮马的后腿踩到塔头间较深
的地方。体位降低后,我用坐骑的缰绳拴在物品上,吆喝坐骑往后退,才将
偏离的物品复位。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