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燕镇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
●又称巴燕戎,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辖镇,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人口2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4%。面积25.4平方千米。辖金家庄、什吉列、上圈、绽麻、哈洞、下胡拉、尕西沟、儒家沟、西上、西下、南街、北街、东上、东下14个村委会和巴燕居委会。民国时设巴燕镇,1949年设巴燕市,1952年设巴燕乡,1966年改设巴燕镇,1958年与阿什奴乡合并成立巴燕公社,1984年改为巴燕1个镇。
●从海东行署驻所平安镇出发,向东南青山翠谷间行驶,约两个小时就来到了化隆县府所在地巴燕镇。只见翠峰苍峦的环围下,楼房栉比林立,街道宽敞平坦,商业摊点比比皆是,回族、藏族、汉族顾客如流似潮,一片繁华景象。当然,这里作为一个回族自治县的首府,回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伊斯兰文化特征分外明显。一些见多识广的回族老人,还会自豪地告诉你,巴燕镇是我们回民开发出来的!
●的确,元代以前,这里尚是藏族游牧之地,并无城镇。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从葱岭以西、黑河以东的伊斯兰地区征调了大量“西域亲军”。这些亲军随同蒙古人来到西北,许多军士被就地安置屯田,逐渐有了自己的村镇。巴燕镇便是其中之一。回族为开发化隆的农业生产起过重要作用,这里的许多地方已是产量很高的富饶地区,有的地方还是有名的水果产地,如群科、甘都的酥梅梨早在清代初年就有名,当时的地方志上称为“酥蜜梨”或“酥美梨” ,现在仍是青海的名特产之一,这种梨的栽培就与回族有一定关系。
●化隆回族和全国回族一样,信仰伊斯兰教,在风俗上有许多共性。
●这里的回族男子多穿对襟白衬衣,外套青坎肩,戴白色或黑色的圆顶帽。妇女一般都戴“盖头”,只露面部。他们的饮食,在制作上特别考究。婚姻上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婚期一般选在主麻日(星期五),由阿訇证婚。一般只在本民族内通婚,如娶嫁外民族,前提条件是对方要遵循回族风俗。丧葬实行土葬,而且死后一两天内就要安葬完毕,不用棺木寿衣,只用两丈多白布缝制成尸衣,紧裹洗净的尸体。
●这里的回族节令主要是小“尔的节”(开斋节)、“大尔的节”(又称古尔邦节,即宰牲节)等,具有浓烈的伊斯兰宗教色彩。
●化隆县是青海的回族之乡,如果想更多地了解青海回族的习俗,化隆是必需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