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平
清朝官吏李清平字乐亭,清朝官吏。束鹿人。幼时聪慧,其家贫穷,母亲卖掉首饰购买书籍教其读书。勤奋好学,文名显著。咸丰元年(1851年)举于乡。同治十年(1871年),以大挑派任江苏。每次考察官吏时,清平辄居第一。清平建议改革吴中田赋、劝农垦荒、发展水利等策论,多被采纳。其办海运、查荒乡,剔除积弊,成绩卓著。光绪十年(1884)年,任仪征知县。仪征历经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民生凋弊,又南涉大江,稻田多被江潮淹没。清平亲自登堤考察,招集父老,恳切说明治河利害,修补堤坝,杜绝水灾,从此广获丰收,当地人民绘《柳荫劝农图》以纪其事。光绪十四年(1888年)大饥,清平捐献出自己的俸禄,并动员商人、富户捐献钱米,亲自检查赈济受灾人口情况。每天正午审理案件,不轻易鞭笞人犯,遇强辩者,用手指批其脸颊或用巴掌惩罚。人问其故?他说:"人受笞为终身大辱,不可与治盗相同!"清平还整顿义仓及诸善堂,改筑男女犯监狱,邻县都加以效法。有一大盗,久为民害,清平将其逮捕治罪,全县自此秩序肃然。清平经常以真才实学倡导读书人,严正文体,读书人争着拜其为师。在任七年,积劳成疾而卒。噩耗传出,无论官吏、商人,还是百姓,痛哭而罢了市。行葬礼时,执绋者、路祭者,络绎数十里不绝。著作《〈周易〉审象直解》、《笔耕存愚》、《课余闻见录》、《公余闻见录》、《课余诗存》、《宰真日记》等。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清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儿科党支部书记,四川省新生儿学组成员、泸州市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儿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20余年,对各种儿童疑难杂病、危急重症的诊治抢救及新生儿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尤其对需要在PICU、NICU监护抢救的危重病儿,具有在丰富的抢救治疗经验和高超的组织抢救能力。对新生儿窒息、HIE、各种新生儿黄胆、感染的处理和对早产儿、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的临监护培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省内率先开展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呼吸衰竭,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呼吸动力学监测等。主研和参研省、市、院课题数项,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