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逍遥津

八百骑破十万师!以少胜多的合淝之战.(又称逍遥津之战)
双方实力对比势力
主将
副将
兵力
曹魏方(守方)
张辽
李典、乐进、薛悌
七千
孙吴方(攻方)
孙权
甘宁、凌统、贺齐
十万
战前形势孙权举倾国之力,对合淝志在必得;而曹操远在汉中,远水救不了近火,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4:1。
战斗进程1.前哨战:前哨战一般指双方试探性的相互攻击,然而就本战来说,前哨战恰恰是全局的关键。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张辽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他连夜募集八百敢死队员,第二天黎明便向吴军发起突击。后来虽然被敌军团团围住,众将士却异常勇猛,数次突破重围。激战半日,吴军为之胆寒,曹军则渐渐有了胆气,营中诸将都大为佩服张辽。
必要性:成败之机,在此一举。双方实力差距太大,曹方援军遥遥无期,若不能有效打击敌军士气以稳定军心,合淝必定失守。
危险性:九死一生。此战是正面突击,曹方突击队员还不到吴方兵力的百分之一,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
可行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敌方阵脚未稳,曹方有可乘之机。何况,因为兵力雄厚,江东士卒都不愿力战死战,谁也不会想到只有十几分之一兵力的敌军居然敢主动出击;而曹方敢死队员个个抱着必死的决心。
2.相持战:张辽打赢了前哨战敌我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孙权空有十万大军,围攻合淝十余日,却因士气低落,始终不能攻破只有区区七千守军的合淝,只好撤退。
3.尾声:孙权败退,极善把握战机的张辽突然率军追击,打散吴军的后队。凌统部下全军覆没,孙权跃马逍遥津才得以逃脱。倘若说前哨战孙权败在轻敌,那此时孙权犯下的,则是指挥上的致命错误:己方可以说是战败而归,主帅居然完全不曾提防追兵并做出相应的安排。
战后评价曹操:太祖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曹丕: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总体分析孙权在己方实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产生轻敌思想,对曹方的突袭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在指挥上又犯严重失误;而张辽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冷静分析,果断决策,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使己方最终挫败强敌,获得胜利。此战可以说是三国乃至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