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滨浮石
一、泗滨浮石起源中国地震局科学家考证和对产地的地质勘查后提出陨星撞击说:6500万年前一颗特殊陨量撞击了鲁西南地区,陨星撞击地表岩层产生爆炸,在高温、高压、等离子环境中,星际物质与地表岩层相互交融、渗透,最后落在地表,形成浮石,即泗滨浮石。泗滨浮石是我国最早被命名的石材,用她制成的磬(古代贡皇家专享的乐器、法器、神器)称泗滨浮磬[1],在四千多年前就是贡品,用她制成的医疗工具即是[2]。
二、泗滨浮石组成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对泗滨浮石的分析表明,此石含有锶、钛、铬、锰、锌等三十几种稀土和微量元素(图1a)在核工业部地质分析测试研究中心的检测表明:①锶的含量极高几乎达到开采品位。②泗滨浮石含有人体必须的钙、铁、磷、钾、钠等元素。
三、泗滨浮石特性1、在核工业部进行了放射性检测,检测后发现泗滨浮石的放射性比国家安全标准低两个百分点,低于普通岩石建材和瓷质餐具,使用此石是很安全的。
2、在中国科学院遥感技术研究所进行了泗滨浮石对人体可产生影响的红外遥感检测,检测证明泗滨浮石有一奇异的能量场,作用在人体可产生红外效应,循经络而行(机理尚不清楚)
3、国家地震局物理研究所对泗滨浮石砭具的超声波特征检测发现,摩擦砭具可产生2万到200万赫兹的超声波脉冲(超声波脉冲可有效的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消除体内多余脂肪沉积的作用),脉冲次数远远高于木鱼石、牛角等其他类产品。[3]
四、泗滨浮石功效泗滨浮石在安全无害的前提下最突出的特性就是接近人体,可使小血管及毛细血管血流加快,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包括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在内的微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单位。微循环功能的紊乱与中医的“气滞血瘀”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等多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的基本病变。微循环中血液流动速度是正常新陈代谢的前提。因此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障碍,可有效的预防与调治冠心病、糖尿病等与气滞血瘀有关的疾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有活血化淤、消炎镇痛、软坚散结的作用
泗滨浮石浮石的历史
泗滨浮磬、泗滨砭石原产地山东,为同一地矿宝石“泗滨浮石”,起源于4000年前《尚书、禹贡》中记栽的“泗滨浮磬”,是山东先民图腾之物,1978年山东泗滨,1995年山东长清仙人台,1999年山东洛庄均有泗滨浮磬出土。全国各地都有假冒山东原产地泗滨浮磬及泗滨砭石的问题。
“泗滨浮石”是5.5-7亿年前泰泗磬玉山的深海沉积岩为岩基,又经千万年前的二次高温高压(怀疑陨石撞击成因的陨石浮尘岩)而成的变质岩,呈薄碎片状,散落于磬玉山方圆800里五处山峰,玉分五色,居中为黄,储量稀少,成矿因不明,开采品位低,采集难度大。经省相关部门检测其为碳酸岩性微粉晶变质岩,钍铀等有害放射线极低,对人体无害,其含30余种富金属微量元素及多种矿物质,10余种稀土元素等,其特殊物性为可幅射5.7-15微米的远红外线、超声较强(大磬敲击可发出超声脉冲1200-1500,砭石板指背刮擦超声达3698次)、微粉晶结构及有负离子场。
因泗滨浮石之上述特殊物性,可用于古磬复制、文物收藏、中医砭石、美容保健、教学科研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