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夸大的使命
作者:吴晓波著
ISBN:10位[721302809X] 13位[9787213028090]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5-1
定价:¥16.00 元
内容提要
企业家为什么会陷入一个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都紊乱的处境?双重认知的紊乱,在很大程度上是公众对企业家,以及企业家对自我的使命认识上的错位所造成的。企业家被“不自觉”地赋予了他们不应当承担的责任,其使命因而被放大。在这一情形中,有的人不堪其重,有的人迷失了职业化的方向,也社会有的人以使命为旗而行不义之私,进而让整个企业家阶层遭遇质疑, 我们需要梳理一个现代商业社会最基本的价值,需要梳理各个阶层在商业伦理秩序中的角色扮演,需要梳理所有对国家和社会进步有贡献的人们应得的权益分配。任何价值都不应该被低估,任何使命也不应该被夸大。而梳理,必须从现在开始。
编辑推荐
企业家可能是当今中国最尴尬的一个群体。他们一方面被视为“国家英雄”和“财富榜样”,另一方面则遭遇“原罪”的质问。他们一方面是最强势的阶层,最被羡慕和最受欢迎,甚至被赋予秩序重装的责任,另一方面,却又被仇视和边缘化。他们为什么会陷入一个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都如此紊乱的处境?
作者简介
吴晓波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多年服务于新华社,现任职《东方早报》社。从事企业发展谋略研究。已出版著作:《大败局》(2001年),《非常营销》(2002年,与胡宏伟合作),《穿越玉米地》(2002年),《温州悬念》(2001年,与胡宏伟合作),《大智大愚吴先生》(1998年)等。 E-mail:wxb680909@vip.sina.com
目录
导论 让我们开始梳理各自的使命 /7
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似乎正陷入一个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都十分紊乱的时期。
公司使命: 从玫瑰色到深蓝色 /17
我们今天对企业家的公共责任以及公司使命的认识,仍停留在美国上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之间的水平上。在中国,即使是最好的经济学家,仍然对企业家的职业使命抱有不实际的幻想。
“商人必须被当作最伟大的职业” /19
“艾柯卡崇拜” /21
CSR:企业社会责任的真相 /24
企业使命:从可口可乐到微软 /28
公司使命往往与良知无关 /32
中国企业的使命错位 /34
企业家为什么不是知识分子 /39
知识分子与企业家是两种无法兼容的社会角色,前者或后者,你只能择取其一。目前中国商业界及知识界很多的困扰,都是因为这两种角色的混淆而产生的。
知识分子:那些眼睛盯着趔的人 /42
企业家:那些天生的妥协主义者 /46
爱迪生为什么不是知识分子 /48
[附录]企业家的“恶人相” /53
索罗斯:金融大师中政治动物 /61
如果说有一睦群体是无法产生知识分子的话,企业家可能是最容易入选的一个。而如果一位卓越的企业家偏偏要以知识分子的价值观来改造世界,那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用金钱思考的金融家 /63
“我没有炒卖过一张卢布” /66
老狮子仍在愤怒 /70
[附录]企业家参与社会公共事业的路径 /72
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儒商” /75
我们错误地把一种不可能 的社会角色和责任赋予到了企业家身上;我们错误地认为,商业的发达必然带来人性和社会秩序的进步;我们错误地幻想一个因改革而崛起的财富阶层会自觉地带领我们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我们错误地轻信,错误地仰望,错误地追随,最后在错误中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和被抛弃。在这所有的错误中,儒商是一个最美丽的“幌”,
听,都是利益在说话 /99
被抛弃的胡润与“病人”王石(代后记) /121
书摘
书摘
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似乎正陷人一个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都十分紊乱的时期。
他们被视为是“国家英雄”,是旧体制的冲决者,是财富年代的领跑人。他们以血肉之躯冲开了计划经济的藩篱,以具有示范效应的财富传奇,激起了一个民族的创造欲望。在被贫穷闲扰了整整一百年的十多亿人中,他们是率先摆脱了贫闲阴影的少数精英,他们是善于掌握机遇的人,是勇于创造的人,是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就业机会和财富的人。有人甚至用这样的语言来大声颂唱:“商业领袖成为聚焦的中心,反映了一种深刻的社会过程……商业领袖代表了民族精神的方向标。”(王育琨文,博客网站)
但同时,他们又被指认是有“原罪”的的一代。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中攫取到的任何利益都很难被完全地阳光化,原始积累时期的血腥和灰色,成为这一代企业家心路历程巾永远的伤痕。他们被认为是胆大包天、道德低俗 、品质败坏的一族,忏悔的十字架悬空而立,时时在他们的眼前晃动。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有企业家开始对自己的财富正当性产生了致命的疑问。
他们是当今中国最强势的阶层,是最被羡慕和最受欢迎的人。在很多时候,他们被认为中同最国际化和最具现代意识的群体,他们被寄予秩序重整的责任,财富的聚积让他们拥有了天然而强势的话语权,日前,在各个公众领域,人们都能而且乐于听到他们的见解。他们正成为
最重要的“意见领袖”,甚至被视为“社会良心”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但同时他们又是当今中国被“仇视”和“被边缘化”的一代。以“李海仓枪杀案”为代表的仇富事件的频频发生,每年因《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而引发的种种质疑,乃至不久前围绕兴建高尔夫球场而爆发的争论,似乎都在证明着这个先富阶层的尴尬。一股不信任、不被接纳的云团似乎愈积愈大。每次财富年会或论坛上,“企业家如何自我保护”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一个正在浮现的事实是:近20年,中国民间财富空前发展,财富阶层迅速壮大成熟,然而新兴财富与整个礼会的良性共存关系至今尚未生成。对这一命题的解读是棘手的,它涉及公众心理、法治秩序、道德重建、利益均衡等多个方面,而其中,最不容易被发觉,也是我在这本书中试图揭示和论证的是,这种双重的认知紊乱,在很大程度上是公众对企业家,以及企业家对自我的使命认识上的错位所造成的。
企业家被“不自觉”地赋予了它不应当承担的社会角色和公众责任,他的使命因而被放大。在这一情形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