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煮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白煮肉

【菜名】 白煮肉

【所属菜系】 北京菜

【特点】 汁浓味厚,入口滚烫

【原料】

原料:猪五花肉(或通脊肉)。调料:酱油、蒜泥、腌韭菜花、酱豆腐汁、辣椒油。

【制作过程】

1、去骨的猪五花肉(或通脊肉)横割成三、四条,每条宽约13厘米,再切成20厘米长的块,刮洗净。

2、肉皮朝上放入锅内,倒入清水(以淹没肉并高出10厘米为度),盖上锅盖,用旺火烧开,再改用微火煮(要保持微沸状态,中途不得添水)煮2小时左右。

北京传统名菜,此菜创始于明末的满族,约有 300多年历史,清入关后从宫中传入民间。北京“砂锅居”饭庄制作此菜最为著名。传说,清乾隆六年(1741),砂锅居初建时,用一口直径 133厘米的大砂锅煮肉,每天只进一口猪,以出售白肉为主,由于生意兴隆,午前便卖完,摘掉幌子,午后歇业,于是在民间逐渐流传开一句歇后语:“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