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县底蓬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底蓬镇属川南重镇,地处江安南乡腹地,位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古民居”和仁和响水洞自然生态旅游交汇的中心地带。距江安县城29公里,江(安)红(桥)公路横穿境内,是江安到广州、广西、贵州、云南的交通枢纽。场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05°06′23″,北纬28°32′56″, 为深浅丘交替地带,海拔400━700米。境内溪流纵横,资源丰富,景色宜人,风光无限。

底蓬镇幅员面积55.1平方公里,辖17个村,1个居委会,130个村(居)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05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87人。耕地面积24206亩,其中水田21586亩。气候温暖湿润,光照热量充足,全年气温平均18.4℃,最低温度━3.4℃,全年总降雨量1290毫米, 夏秋多绵雨或暴雨,年日照时数955.8小时,伏旱时间不长, 冬春偶有霜雪出现。

底蓬镇水资源丰富,镇内溪流交替,沟壑纵横,小桥流水,享有“川南水乡”之美誉。起源于仁和钟顶山、大井连天山脉的大干滩、铜古沟在底蓬场交汇成著名的绵溪河。绵溪河在底蓬流域面积48公里,流经17个村122社,水流落差较大,可开发水资源18处。

底蓬是江安县的农业大镇,农业总产值2804万元,粮食总产量实现1496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259元。全镇优质杂交稻14000亩,优质红梁1500亩,日本沙梨、 洞庭枇杷、布朗李等优质水果基地2000亩,茶园1000亩,蚕桑10111万株。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全镇年生猪出栏3万头,鸡、鸭13万只,稻田养鱼面积5000亩,池塘、水库养鱼面积1000亩,水产品8万公斤。已培育形成竹、畜、茶、果、桑五大支柱产业。建起了园通、茶元、文武三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扶植36户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户。

底蓬镇林业资源丰富,全镇林地面积27871亩, 森林覆盖率48%。属川南湿润森林植被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树木类51科,120属,137余种。主要生产杂竹、马尾松、杉木为主。全镇年产杂竹5万吨,竹笋2500吨。铜矿资源富集,在文武发现铜矿石露头。

底蓬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源远流长,是“四川省文化先进镇”。底蓬古名“低蓬”,此地名见于江安行政区隶属,南宋时即江安县生南耆第三十二都。建制久远,历来是江安南乡片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风景资源丰富,是川南旅游大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团山岛、福灵寺、铜古沟、兴隆古堰、大干滩、九莲洞、猪圈门、懒板凳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风光。英才辈出,中国革命先驱者梁伯隆烈士诞生在底蓬。

底蓬镇是江安县工业大镇。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1. 3亿元,增加值3665万元,企业为财政创税300多万元。 有江安县竹类加工龙头企业━━底蓬造纸厂,有1092 型、 1575型生产线,年产牛皮纸4000吨,创产值1400万元,创税200万元。招商引资企业━━贵州紫林包装有限公司, 年产竹浆制品3万只,创产值500万元,创税50万元。 水电站6个,高梁酒厂4个,交通便捷,与叙(永)高(县)路、宜(宾)泸(州)路、隆(昌)纳(溪)路等高等级公路联网。通讯发达,全镇电话用户958门, 实现村村通电话。联通、电信在底蓬建成IC网基站2个。35万千伏变电站落户底蓬,城镇居民实现天然气化。自来水厂两个,满足供应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底蓬基础设施完善,商机无限,前景看好,是你投资的理想场所。

底蓬城镇建设规模1.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6500人。商贸繁荣、流通活跃,有商贸市场2个,是江安南乡片区的物资集散地。餐饮、娱乐、金融、中介服务、汽车修理、中介服务、房地产蓬勃兴起,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镇机关事业单位35家,各部门、公司均在底蓬设有办事机构、营业网点。现在抓住二(龙口)底(蓬)路底蓬场镇段改道的历史机遇,启动32米大街建设,以此推动底蓬小城镇建设的飞跃发展。

底蓬镇是“省级文化先进镇”、“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市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市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镇”、底蓬镇党委、政府连续四年被宜宾市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

招商引商项目

1、32米大街建设,房地产开发。

2、底蓬客运中心站。

3、底蓬商城。

4、团山岛休闲山庄开发。

5、竹笋、优质米精加工。

6、底蓬造纸厂扩建,引资建万吨生产线。

7、3000亩公山(残次林)50年承包开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