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下乡

1、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庙下乡庙下乡位于汝州市西部17公里处,属半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总面积94.2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人口6.2万人。因唐代建中岳庙于高地,街居其下,故名庙下街。素有“河洛军事要塞”之称。
庙下乡代码:410482204。庙下乡位于汝州市西15千米处,距省会郑州85千米。总面积140平方千米。2006年,辖24个村委会:庙下村、南杨庄村、乐寨村、下鲁村、 长张村、西薛庄村、古城村、唐店村、小寨村、西荒村、罗郭岭村、 湾子村、春店村、北胡庄村、文寨村、寺上村、黄寨村、西赵庄村、神沟村、北郭庄村、宋王村、北刘村、北于庄村、姚庄村(76个自然村)。
交通便利。焦柳复线横贯全境,省道常付线空境而过,与省道庙洪线形成T形框架,省道候饭线、平临高速正在建设,县道柏湾线、南张线、坊庙线已硬化通车,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乡内古迹中岳庙,在庙下村东北隅,据传为登封中岳庙中王之行宫,古时湖广等地来朝者甚多。乡西部古城为单狐聚遗址,又名梁王城。此处还有云溪观、玉泉寺、佛山寺等古迹。已探明下鲁、神沟一带铀、煤、型沙、青石等矿藏数10种,地下水储量丰富,是中西部地区富矿、富水区之一。
庙下是河南省最大的“三粉”生产基地和豫西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现已形成了16个烟叶专业村,12个“三粉”专业村,9个大棚温室蔬菜专业村。烟叶有内地云烟之美誉,年产量100万公斤。“三粉”产品闻名全国,年产量1.25亿公斤。蔬菜产品畅销省内外,年产量250万公斤。民营企业达到384家,50-100万元规模企业6家,100-600万元规模企业7家。
2、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庙下乡庙下乡位于中国竹子之乡--龙游县的南部山区,距龙游县城25公里,总面积82.9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 3995户,总人口13150人。全乡有竹林面积7万亩,境内竹海茫茫,碧绿如洗,山清水秀,风光秀丽,是浙江大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主景区,一个浙江省西部诱人的江南乡村。近年来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目标,立足丰富的笋竹资源和秀丽

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生态立乡、竹业富乡、特色强乡”三大战略,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笋竹产业培育、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文化培育、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新突破。先后获得衢州市毛竹之乡、浙江省毛竹之乡、浙江省竹制品加工特色乡、衢州市生态示范乡、浙江省生态示范乡、浙江省体育特色乡镇、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浙江省体育强乡等荣誉称号。严村村获得浙江省小康建设示范村、晓溪村获得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浙江省美丽乡村100强、浙江省林业现代观光园区、浙江省农村登山活动基地、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县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实践基地称号。
乡镇概况山风竹韵 绿色庙下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踏上这片土地,你就会为这里的一切所陶醉。
这里的天是那样的蓝,这里的山是那样的绿,这里的水是那样的清,这里的竹是那样的翠。这里的风情是那样的独特,这里的山民是那样的好客,这里的民风是那样的淳朴,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生机。
这里就是龙游庙下,一个浙江省西部诱人的江南乡村,一方让人流连忘返的绿色宝地,一处让人魂牵梦萦的梦想家园。庙下,用它那淡淡的、沉静的、悠远的美,向我们展示着她独具的魅力。。。。。。
庙下位于中国竹子之乡--龙游县的南部山区,是浙江大竹海森林公园主景区 。竹,是庙下最大的特色,方圆83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蓄积了7万亩竹林和1000多万支毛竹。沿着公路一路行来,放眼望去,路边山坡到处生长着翠竹。漫山遍野的婷婷修竹一望无际、接天翠碧,绵延铺展于蓝天之下,宛如绿色的海洋,微风过处,竹梢摇曳,碧波荡漾,竹浪翻滚,满眼苍翠。。。你如果沿着小路渐渐往上走,随处可见竹依山而生,依势而长,茫茫竹海便将游人"包围"其中,竹就在你的眼中、手中、脚下。。。。茫茫竹海,碧绿如洗,空气中都弥漫着竹子的清香。。。
庙下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茫茫山林中分布着各科植物一千多种,古树名木以樟树、枫香、南方红豆杉、银杏等为主。参天古树或伞盖如云,苍澜斑驳,或弯曲如虬,奇巧盘旋。坐落大竹海森林公园内的梦里千年红豆杉古树名木群,共有古树32棵,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共有9棵,平均树高约15米,胸径最大约140厘米。枝繁叶茂,苍郁遒劲,历经千年。
莽莽苍苍的山林资源构成了绿色庙下的神奇世界,在这里,山是绿的,水是绿的,空气是绿的,就连风也浸透着湿润的绿色。
这里有全长15公里的晓溪生态峡谷。山势险要,溪流交错,竹海茫茫,云雾缭绕。美丽的祭天峡谷幽深迷幻,山泉依山蜿曲,穿石而泻。有大小瀑布二十余处,龙潭瀑布、水帘洞、跳水台、天狗望月、石蛙沐浴处等景点最为优美。
龙井瀑布从悬崖峭壁倾泻而下,声震数里,气势磅礴。下有龙井潭,水质甘洌,潭水清澈,天光云影,倒影其中。两侧林木成荫,清幽怡人。置身其中,仿佛走进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峡谷内人文古迹众多。明末清初的龙王殿、新石器时代的古祭坛、太平天国的古营寨、娘娘坟以及伟人仰卧峰等,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见证着历史的渊源和人世的沧桑,是探古访幽的好去处。
如果说晓溪龙潭瀑布气势磅礴,声震数里,那么位于毛连里村的龙井瀑布则似文静少女、“叮咚”倾诉忠肠,溪水淙淙,秀气静谧,池周凉风习习,池中时见鱼儿嬉戏,蟹虾打滚。池边两侧则是高达60多米悬崖绝壁峡谷。出龙井瀑布是一条不知什么年代修建的商帮古道,一直通向茫茫竹海远方。。。。。
庙下境内有龙游县第一高峰绿葱湖,绿葱湖海拔1390米,植被呈垂直分布。峰顶开阔平缓,茅草萋萋。山峰险峻,奇石嶙峋,其态各异。【( 因燕子在此作窠而命名的)燕子崖,(披盔拥袍的)将军石,酷似老鹰展翅欲飞的(老鹰岩),】
从峰顶俯瞰,田畴纤陌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天晴时,群峰竞萃,农舍点点。阴雨时,山色迷朦,云海蒸腾。
每年的4月底5月初峰顶万亩杜鹃花竞开,深红、淡红、玫瑰红、紫色、白色和黄色等多种色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杜鹃长廊,鲜艳欲滴。
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装点着庙下的秀丽,丰富悠久的人文历史使这片土地厚重而隽永。
悠久的文化熏陶优秀的人物。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华岗就是其中一位。这位把一生都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的坚强战士,即使在被错误关押期间,仍坚信党、坚信马列主义,写下哲学、文学、自然科学史等论著近百万字 ,被誉为“革命战士、学界楷模”。
“灵山豆腐庙下酒”,甘纯可口,酒中珍品的庙下酒,醇厚芳香,历史悠久。据说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品过,赞不绝口,并有手喻。每年农历10月初十,庙下农家家家户户同日配制庙下酒,庙下米酒一直流传至今。
舞龙表演是庙下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特别是历史悠久的竹衣龙舞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展示了竹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耕耘着这一片热土和净土,展示竹乡人民昂扬向上,团结进取的竹乡精神。
绿,是庙下永恒的主题,绿,更是庙下腾飞的希望。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庙下乡提出了“生态立乡、笋竹富乡、特色强乡”的发展战略和“创建绿色文明、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家园”的总体思路。
为充分发挥独特的山水资源,以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为目标,乡党委、政府以康庄工程、村庄整治、小流域治理、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等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登山健身、书画笔会、学生书画写生、协办亚太汽车拉力赛、举办全省登山比赛、农民运动会、竹衣舞龙、茶灯戏、婺剧、乡村腰鼓队等民间文艺汇演、庙下酒品酒会酒文化节等体育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农家乐旅游接待服务、特色生态产业技术培训为手段,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核心的农家乐乡村游,主营“生态观光游、山水休闲游、登山健身游、农家文化游”,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经济。农家乐发展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短短2年,全乡从事农家乐旅游活动的村民从最初的4户,发展到现在的50多户近三百人。晓溪村被省农办和省旅游局认定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浙江省美丽乡村100强。
国家生态公益林区,省级野生动物保护区,省级农村登山活动基地,省林业现代观光园区,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县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实践基地,……游客在这里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农家的乐趣,还有登山涉水的健身、寄情山水的怡然和放飞心情的自由。远到新疆、上海,近如杭州、绍兴,甚至来自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的游客,都在这里找到了属于山水、属于农家的乐趣。
丰富的毛竹资源托起了庙下竹制品加工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丰富的自然生态条件,孕育出了高山有机茶、高山生态菜牛、名贵桂花苗木、清水鱼、竹林土鸡等新的生态经济增长点,庙下的生态经济正在展翅腾飞,庙下正唱响一首高亢的发展歌谣。
随着“生态立乡”战略的深入人心,随着浙江省生态示范乡的成功创建,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号角的吹响,庙下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道路硬化、四旁绿化、水体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村庄美化。一幢幢红瓦白墙的小别墅拔地而起,镶嵌在苍翠碧绿的竹海之中。一个个掩映在茂林修竹间的秀美村落拂去旧日的尘埃,正以暂新的面貌出现的人们面前。
绿色庙下,正以她秀美的身姿、动人的风情,向世人展示着她迷人的风采。
教育建设庙下乡中心小学地处龙南山区,始分创于1912年,现有12个班的教学规模,共有学生542人,其中住校生312人,在职教职工30人,下属村小5所。校园占地面积12403平方米(其中6700平方米是2003年新征土地),学校2008年有建于九十年代中期的一幢12教教学楼,建于七十年代初的两幢教学平房现在为学生宿舍,宿舍破旧拥挤,生均建筑面积仅有4.3平方米,学校的教学用房严重紧缺,鉴于以上情况,庙下乡党委政府竭力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来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因此决定于2006年在校园北侧土地上新建一幢16教8办的教学楼,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达140万元。2008年,通过县政府扶持,原村小资产盘活等多方筹资,已筹措资金80余万元,尚缺口资金60万元。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可大大缩小山区学校与城区学校间的办学差距,保障山区学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实现吕省长提出的有书读,读好书的目标。
三早三防为了创建一个“平安庙下”,使庙下乡的社会经济等建设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庙下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庙下乡信访工作,结合“干净干事”作风建设,庙下乡信访工作做到“三早三防”保稳定:
“三早”是指早排查、早交办、早督办。早排查:在平时,以村为单位推行“半月一排查、一月一汇总”制度,要求细查、全面查,通过平时信息收集,保持信息渠道畅通等工作,力争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早交办:庙下乡实行信访联席会议制度,“谁主管、谁负责”,对直接来乡上访或信访或上级下转交办的,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上报。早督办:分管领导对需解决或交办的事项进行督查,促使信访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保质保量地完成。
“三防”是指防越级访、防恶性案件、防突发事件。
1、防越级访:为了使信访正常有序地进行,采取措施防止出现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一是乡、村、组三级联防,建立三级信访人员信息联系网;二是在重大活动或节日时期,要求24小时人盯人、24小时手机开通并保持相互信息畅通;三是做思想工作是要求确保“三心”即“谈心、交心、诚心”,通过谈心才能深入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相互交心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使他们放心地说真话、说事实,运用诚心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直至把问题和矛盾解决为止。在2007年年末和2008年年初,庙下乡通过对信访老户、有苗头上访的等对象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在全国两会期间庙下乡“天泰板业”事件信访纠纷有趋严重的迹象,乡党委书记、乡长、分管领导多次亲自进村入户做上访户的思想工作(其中他们曾三次连夜赶到信访户家中,对信访户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直至第二天的凌晨),通过辛苦和努力,成功地化解了三次有组织、人数多达200人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2、防恶性案件:做到“三率”即“化解率、调解率、处置率”。在平时的作中首先是注重化解,通过每月的矛盾纠纷派查,及时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旦矛盾或纠纷明朗化以后,乡综治办人员、联系村干部、村主要干部及时“会诊”,进行调解工作,力争首次调解的成功率,防止矛盾纠纷事态的扩大;如果通过调解不能成功的,则要求派出所等及时介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置,以免造成恶性案件的发生。
3、防突发事件:要求做到“三及时”即“及时到场、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在平时尤其是有重要活动期间,发现有信访苗头倾向,联系村干部责无旁贷地及时到现场,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化解工作,并及时地向分管领导及乡主要领导汇报,上下联动,及时处理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群体上访或恶性上访等突发性事件后,乡政府才知道的被动局面。
计生工作一是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乡党政班子及时召开专项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庙下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把工作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确保完成2008年庙下乡人口计生工作目标任务。二是明确责任分解。按年初的制定考核办法,细化对乡领导班子、驻村干部的工作目标任务,实行“四包”:乡班子成员包办公室、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自然村、村党员干部包外出务工的重点对象。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健全和完善村级人口与计生工作考核细则,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建立了庙下乡计划生育举报制度,实行有奖举报;同时建立了外出流动人口党员联系户制度,及时、准确掌握流动人口的计生动态信息。四是进一步树立危机意识。明确规定村每月5号集中办公日村计生服务员一同参加集中办公,按乡每月例会的工作部署要求,实事求是向村两委总结汇报上月计生工作情况,确定本村月工作目标,提出建议,营造良好的计生工作氛围,把疑点难点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乡村旅游2008年“五一”假期缩短,河南省省内周边游、城郊休闲游客大幅度增加,着实让龙游县庙下乡晓溪村以“蓝色天际”农家乐为主的八家经营户火了一把。在农家乐就餐、住宿的游客,比平时翻了好几倍,当地农民收入也直线上升。据统计,“五一”期间,该村农家乐先后接待来自苏州、厦门、上海、杭州等地游客5000余名,经济收入10万余元。
晓溪村有8户开办农家乐,可以同时接待500余人食宿。自2008年4月30日晚开始,家家吃饭、住宿的游客爆满。2008年5月1日开始,每户农家乐接待的散客都在100人以上,像“蓝色天际”等规模大的达到300多人次,经济收入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