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

Cephalanthera falcata (Thunb. ex A. Murray) Bl.
分类兰科(Orchidaceae)、头蕊兰属(Cephalanthera)
简介国内分布: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四川和贵州。生于海拔700--1600米的林下、灌丛中、草地上或沟谷旁。
国外分布: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海 拔:700-1600
命名来源:[Orch.Arch.Ind. : 187. 1858]
中国植物志:17:079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生 境:山坡林下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鹤峰,神农架,房县,十堰,南漳,保康,谷城,钟祥,京山,崇阳
药【药 名】:金兰
【拼 音】:JINLAN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兰科植物金兰的全草。
【功 效】:清热泻火。
【主 治】:治疗火郁于内、循经上扰之喉痛、牙痛。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2克。外用:煎水含漱,日数次。
【别 名】:桠雀兰、头蕊兰(浙江)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
【拉丁名】:Cephalanthera falcata (Thunb)Lindl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动植物形态】
金兰,陆生植物,高20-45cm。具多数细长的根。茎直立,基部具3-5枚膜质鞘。叶互生,4-9枚;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15cm,宽2-4.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抱茎。总状花序顶生,具花5-10朵;花苞片很小,短于子房;花黄色,不张开或稍张开;萼片菱状椭圆形,长13-15mm,顶端钝或急尖,具5脉;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短;唇瓣长8-9mm,分前后两部分,基部具囊;唇瓣前部近扁圆形,长约5mm,宽8-9mm,前部不裂或3裂,上面具5-7条纵褶片,近先端处密生乳突;唇瓣后部凹陷,内无褶片;侧裂片三角形,或多或少抱蕊柱;囊明显伸出侧萼片之外,先端钝;花粉块2,有裂隙,粒粉质;柱头较大,子房条形。蒴果。花期4-5月。
词义(1)语本<<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形容友情深厚,相交契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於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
“义结金兰”比喻情谊坚固契合。后来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
(2)一种酒。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酒:使金至燕山,得其宫中酒,号金兰者,乃大佳。燕西有金兰山,汲其泉以酿。
人物:美术编辑金 兰 (1932.8—) 别名金玉兰 ,女, 黑龙江呼兰人。 擅长中 国画。 1955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 历任黑龙江文化局美术创作室创作员、《黑龙江画报》社美术编辑、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 作品有中国画《小摔跤手 》、年画《我们社的女青年》、《文明礼貌四条屏》等。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金兰,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教授,女,1923年生,江苏靖江人。1946年就读于上海医学院医疗系。
50年代在著名心脏病专家董承琅教授指导下,开始从事心血管专业;从医五十多年来未脱离临床,有扎实的内科基础,专长心血管病的治疗,经常指导和参加临床第一线的危重病人的抢救,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担任内科副主任期间分管医疗,对心血管病专业以外的其他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有较多的了解。能正确解决疑难病症的处理,科研方面重点是冠心病的研究,不断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规律及治疗经验,较早地在国内设立冠心病监护病房,开展溶栓治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1988年开始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对冠心病与血栓的关系进行了系列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小板功能、纤溶活性的变化及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其他抗栓药物的合理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