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
临淮,古地名,今安徽凤阳、定远一带。
西汉始有临淮其名。元狩六年(前117年即汉武帝刘彻在位第六年),设置临淮郡,淮阴、射阳县属临淮郡,盱眙为临淮郡都尉治所。殷商时,(泗洪)境内属徐。西周至春秋末期,因徐都迁入而成为徐国政治中心。西汉以前,曾隶属徐、吴、越、楚、西楚等诸侯国;东汉至南北朝,属临淮、淮陵、安远、朱沛等郡;继属北徐州、南徐州、东徐州、东楚州等州地。北周以后,大体为泗州本州(即泗州直管区)。元朝至元十三年,行淮东安抚司。二十年,升为淮安府路,兼领临淮府、海宁、泗、安东四郡。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革临淮府,至此以下,临淮郡下无实土。临淮王封号延续至明代以后。
注:
元狩(前122年 - 前117年)是汉武帝刘彻的第四个年号
至元(1264年 -1294年)是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
参考文献
《汉书 》:“临淮郡,武帝元狩六年置。”
《后汉书》:“下邳国,武帝置为临淮郡,永平十五年更为下邳国。
《宋书》:“ 临淮太守,汉武帝元狩六年立,光武以并东海。明帝永平十五年,复分临淮之故地为下邳郡。晋武帝太康元年,复分下邳之淮南为临淮郡,治盱眙。 ”
《元史 》:“淮安路,上。 唐楚州,又改临淮郡,又仍为楚州。宋为淮安州。元至元十三年,行淮东安抚司。二十年,升为淮安府路......兼领临淮府、海宁、泗、安东四郡,其盱眙、天长、临淮、虹、五河、赣榆、朐山、沐阳各归所隶。二十七年,革临淮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