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象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任象益(1857~1906),清末进步人士,寿光田柳乡邵家岭人。勤奋好学,博识强记,但无意仕途。在济南泺源书院读书时,被数位山长(省任命的书院负责人)赞为高材生。他积书数千卷并刻苦攻读。当时长沙学史尹秉绶来山东观光,从经书中选疑难文字以试诸生,任所答征引详核获第一名。他治学提倡独立思考,不盲从众议,如他在《坑儒论》中对秦始皇的评价,一反始皇为暴君的常论,说“秦始皇者,古代圣人也。”这种见解在当时确有独到之处。

清末政治腐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在各地兴起,他深受影响,积极拥护兴中会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宗旨。1902年,他在家乡提倡创办学堂,发展教育。1905年,寿光县先后建立了高等学堂、师范学堂、巡警学堂,各乡也建立了初等学堂;启蒙民主,唤醒觉悟,为后来同盟会在寿光的活动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此外,他还时常筹划一些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如兴建张僧河大桥,引黄河水灌溉寿光北部的大片荒碱地等设想,虽在当时难以实现,但就此可知他为民兴利除弊的胸怀。著有《听香堂遗稿》,《水经诗义钞》、《经字纂诂》等,惜均散失。现仅存《诗三百篇发微》—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