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核上麻痹
进行性核上麻痹为在中老年时起病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病常累及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脑干等部位,在此广泛病变的基础上,再加上以眼肌活动障碍为特征,故属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范畴。本病的眼肌活动障碍主要表现为眼球垂直活动受限,即上下不能活动,有时随疾病发展可影响到其他方向的活动。其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主要是近中线的肌群强直,尤以颈强直较为显著,震颤相对轻些。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还可出现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痉挛步态、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假性球麻痹、四肢腱反射亢进、伸跖反射阳性等。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病理神经纤维分布错乱(Hirano球型),颗粒空泡变性,Purkinje细胞轴突偶有破坏。基底神经节、脑干、小脑内神经细胞消失,神经纤维胶质增生伴神经细胞消失和纤维分布错乱,各神经传导束脱髓鞘变性,黑质和下丘脑核小囊形成,周围血管反折。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病因可能为变性疾病或病毒感染所致,本病在一定程度上可与Lhermitte综合征、Creutzfeldt-Jakob综合征、Hirano震颤-痴呆综合征以及神经原性色素缺乏综合征的皮质变性重迭,且不能根据其临床表现或解剖变化加以区别,因而目前把这些综合征归为同一类的综合征。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表现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多发生于51~60岁男性,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于发病后2~3年内出现下列症状。
1.精神症状:逐渐出现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智能衰退,很少至严重痴呆。
2.核上性眼球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眼球垂直运动障碍。最早为向下注视障碍,继则发生上视运动困难,最后不能水平运动,眼球同定于正中位,瞳孔多缩小,对光反射存在。辐辏反射障碍,呈玩偶眼现象。
3.锥体外系症状:颈部肌张力障碍为本病重要症状。出现颈部过伸、仰脸、下颏突出的特殊姿势。头颈部和躯干肌肉明显强硬,四肢较轻,面部表情刻板,皱纹加深,步态不稳,平衡障碍,转身时容易向后方倒倾,但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多正常,一般不出现震颤。
4.假性球麻痹: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下颌反射增强,腱反射增强,可出现病理反射。可有各种非恒定的小脑和锥体束症状和体征。血液、脑脊液和脑电图等检查无异常。气脑造影和CT可见脑室轻度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