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原诗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作者:李贺
大人乞马癯乃寒1,宗人贷宅荒厥垣2。
横庭鼠径空土涩3,出篱大枣垂珠残。
安定美人截黄绶4,脱落缨裾暝朝酒5。
还家白笔未上头6,使我清声落人后7。
枉辱称知犯君眼8,排引才升强絙断9。
洛风送马入长关10,阖扇未开逢猰犬11。
那知坚都相草草12,客枕幽单看春老13。
归来骨薄面无膏14,疫气冲头鬓茎少。
欲雕小说干天官15,宗孙不调为谁怜16。
明朝下元复西道17,崆峒叙别长如天18。
注释仁和里:洛阳城内仁和坊。仁和里在东都城南,《河南志》引韦述《两京新记》云:“此坊北侧数坊,去朝市远,居止稀少,惟园林滋茂耳”。贺盖僦居于是,诗中所云“宗人贷宅荒厥垣”,与《韦记》正合也。
1.大人:古人对父母称号,这里指母亲。乞:给予,不是求取的意思。癯乃寒:瘦弱。
2.宗人:同族人。厥:其。
3.涩:干涩粗糙。
4.安定美人:指皇甫湜。“有人安定皇甫湜”(皇甫湜《悲周子桑》)安定,郡名,治所在今宁夏固原,为皇甫氏之郡望。美人,古人对君子美称。截:切断,这里作“解下”讲。黄绶:县尉所佩黄色丝带,唐五品一下官员无绶,此借汉制;一说:《新唐书》二十四《车服志》,六品以下去剑,佩绶。
5.缨裾:冠带和衣襟,之官服。
6.白笔:唐制,七品以上,以白笔代簪;八品九品去白笔。
7.清声:好名声。
8.枉辱:谦辞,有“屈承”之意。犯君眼:得到你的重视。
9.排引:引荐。强絙:粗大的绳索。
10.长关:长安的城关。古称长关为长都,见《文选·北征赋》李善注。
11.阖扇:门扇,此指“君门”,即皇城大门。猰:为“瘈”的误字。瘈犬,疯狗,《左转·哀公十二年》“国大之瘈,无不噬也”;一说:猰貐,古代传说食人的凶兽。
12.坚都:吴正子注本、宣城本作“竖都”,方扶南以为是“贤相都草草”,均误;曾益《诗解》、姚文燮《昌谷集注》以班固(字孟坚)《两都赋》为解,亦误。坚都,是刀坚和丁君都的合称,两位古代善相马者,这里代指主管考试的礼部官员。董伯英:“刀坚、丁君都,古善相马者。”(陈本礼《协律钩玄》引)
13.幽单::犹孤独。春老:春光消逝。
14.膏:滋润的面部肌肤。
15.雕:写作。干:干谒。天官:吏部官员。
16.宗孙:长吉自谓。不调:不被选中。
17.下元:唐人称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18.崆峒:洛阳代称。钱仲联先生据《尔雅·释丘》、《庄子·在宥》、《尚书·召诰》指出:“历来称洛阳居天地之中,故贺诗以居田中斗极下之崆峒为洛阳代称。”
背景元和三年(808)十月十四日,诗人为谋求政治上的出路,再度西去长安时路过洛阳,于皇甫湜告别,用杂叙的方式,倾诉自己一年来遭受排摈的经历和复杂的感情,满怀悲愤的写下这首诗。(注一)
简评诗首四句,母亲给的瘦马,宗人借的旧宅,横庭鼠径,出篱残枣,自叙困窘的状况。次四句写皇甫湜失意官卑的现状,他解下黄绶,脱去官服,沉湎与饮酒。“枉辱”四句,指韩愈、皇甫湜相援引,令其举进士,而卒为人所毁的往事。“那知”四句,控诉礼部官员听信佞言,选材草率及自己失意时的憔悴情状。末四句,向前辈坦陈心胸,说出下一步的打算,即“复西道、干天官”。
这首诗,正是李贺遭馋落第后所做,既伤自己的困窘,落第的狼狈,也惋惜皇甫湜虽有才华却也沉沦下僚的际遇;既有对昏庸小人毁伤自己的愤怒,又有远离知己的惆怅,以“杂叙”为题,很贴切。诗中所叙之人事,所抒之情感,都非常真切,为研究李贺生平事迹和交游历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长吉诗,深受韩愈诗风影响。本诗不论叙事、抒情、造语均极奇崛,绝去畦径,有韩愈风调。全诗峭拔警迈,诗笔纵横腾跃,运用古体诗用韵比较自由的特点,多变的韵脚和多变的诗意相结合,造成韵脚绵密,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而皇甫湜又是韩孟派诗人,李贺以此诗赠他,十分得体。
注一:朱自清先生《李贺年谱》中:元和八年(813),是年春,以病辞官,归昌谷。……冬十月,复入京,与皇甫湜别。作此诗。此说与诗中“复西道、干天官”等说法矛盾,故不取。另,有考据成果:贺于元和二年遭馋落第,于元和四年春任奉礼郎,而称病辞官于元和七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