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思社会科学--19世纪范式的局限

作者:沃勒斯坦著,刘琦岩,叶萌芽译
ISBN:10位[7108028476] 13位[978710802847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8-2-1
定价:¥22.00 元
内容提要本书探讨这样一些变迁,这些变迁迫使我们重新考试社会科学就在不久以前还认为业已解决的许多问题,从而得出这样的看法,即19世纪范式已经达到了其极限。
作者简介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开创者,“世界体系”学派的核心人物。1976年起,长期任教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社会学系,并担任该校“布罗代尔经济、历史体系和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为该校杰出教授。1994—1998年担任国际社会学联合会主席。现为美国耶鲁大学资深研究员。从1974年开始,沃勒斯坦的代表作《现代世界体系》多卷本陆续出版。其他重要著作包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历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政治学——国家、运动和文明》、《地缘政治和地缘文化——论变动中的世界体系》、《否思社会科学》、《自由主义的终结》,以及合著的《世界体系分析:理论与方法论》、《反体系运动》等。
目录第二版序
导言为什么否思?
致谢
第一编社会科学:从起源到分形
第一章法国大革命——世界历史的大事件
第二章危机:世界经济、运动和意识形态
第二编发展的概念
第三章工业革命:谁受益了?
第四章 经济理论和发展的历史不对等性
第五章 社会发展还是世界系统的发展?
第六章缪尔达尔遗产:作为两难之境的种族主义与欠发达
第七章发展:指路明灯还是海市蜃楼?
第三编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第八章对认识论的几点议论:非洲是什么?
第九章印度存在吗?
第十章 时空间实体的发明:对我们历史系统的一个理解
第四编重新审视马克思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与欠发达
第十二章乌托邦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意识形态
第五编再评布罗代尔
第十三章费尔南德·布罗代尔,历史学家,“时机之父”
第十四章资本主义:市场的敌人?
第十五章布罗代尔论资本主义,或者一切都颠倒过来
第十六章超越年鉴派?
第六编作为否思的世界体系分析
第十七章作为复杂体系的历史体系
第十八章 呼唤一个关于范式的争论
第十九章 经济史理论能代替经济理论吗?
第二十章世界体系分析:第二阶段
参考文献
书摘第一章 法国大革命——世界
历史的大事件
分析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意义或重要性,人们一直以来通常选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1.将大革命作为法国历史上的大事件来分析它的起因和结果;2.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种对其他国家的历史产生了特殊影响的现象。但是,我希望在这篇论文中将法国大革命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也就是作为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看作世界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如我们所知,近三十年来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著作反映了知识界两种主要思想流派的激烈斗争。争论的一方是所谓的社会解释学派,乔治·索布尔(Georges soboul)是其核心人物,其理论可以追溯到与之相关的勒费弗(Lefebvre)、马迪厄(Mathiez)、饶勒斯(Jaures)等人。这种观点的分析围绕着一个主题:法国资产阶级要推翻古代的封建制度就必须进行法国大革命。
第二个阵营是一些“修正主义者”,他们批判对法国大革命的社会解释学派。第二阵营并没有一个公认的集体名称。支持这种观点的两位领导人物首先是阿尔弗雷德-柯班(Alfred Cobban),继他之后是弗朗索瓦·傅勒(Francois Furet)。这个阵营反对将法国大革命看作是资本主义革命,因为他们认为18世纪的法国已经不能再被称之为处于“封建制度”之下。他们更愿意将当时的法国描述为专制统治下的国家,法国大革命应该被看作是反专制的自由主义者们的一次政治爆发。
在对其间发生的具体事件进行分析时,产生的关键分歧都是对1792年8月10日的这场暴动的政治意义的思考。对索布尔来说,这场暴动是引领我们进入民主与共和的二次革命。而傅勒的观点完全相反。他认为法国革命关闭了通向自由社会的道路。毫无疑问,这确是一场二次革命,但它没有实现一次革命那样的价值,并使革命的意义发生了“侧滑”,走入歧途。因此对索布尔而言,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及山岳党代表了法国资产阶级最激进的一部分,代表了解放的力量;而对傅勒来说,罗伯斯庇尔及山岳党则代表了一种新的(更糟糕的)专制统治。
在这场辩论中,阵线划分得很鲜明,在20世纪的欧洲政坛我们也能见到他们熟悉的身影。实际上,如同我们经常所谈到的,这场辩论与关于俄国革命的讨论类似,只是它所讨论的是法国大革命。但重要的点是,我们要看到在这场充满豪言壮语、修饰措辞的论战中,两个阵营却运用了相同的假说。他们同样都使用了一种发展式的历史模型,并且认为发展的单位是国家(大西洋假说[The Atlantic thesis]也运用了这种模型)。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