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图》
《伯牙鼓琴图》卷,元,王振朋作,绢本,水墨,纵31.4cm,横92cm。
简介
这是一幅人物故事画,画中的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一书。画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两位知心朋友之间的深厚
友谊。画面上共有五人,左边是伯牙,他面目清秀,蓄长髯,披衣敞怀,端坐石上,双手抚琴。伯牙的对面是子期,也坐在石上,身着长袍,低头静心谛听。两人的身后共有侍童三人站立。作者用生动、准确的笔墨刻划了两个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心活动,弹琴者的专注,听琴者的入神,都跃然绢上。为了衬托两个主要人物,作者还安排了三个侍童,并借用次要人物的不同反应来表达伯牙和子期之间用琴声传递感情并成为“知音”的友谊。这幅画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绘画技法上画家王振朋很好地继承了北宋李公麟的“白描”画法,线条挺拔有力,富有弹性,既连绵不断,又有轻重、粗细、缓急、顿挫的变化。画中部分衣帽用淡墨渲染,石块略加皴擦,这些丰富而简洁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有变化而又含蓄,明快又不显单调。
此图最右边略有残缺。根据画上所钤印章可知,该图在元朝时为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元仁宗之姐)收藏,清初归著名收藏家梁清标所有,乾隆时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
作者简介
王振朋(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14世纪初期),字朋梅,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后迁居永嘉(今属浙江省),曾在南宋担任过官职,入元后,因其画艺极受元仁宗赏识,于延祐年间在宫内秘书监供职,皇帝赐号“孤云处士”,后任官漕运千户。王振朋在宫内得以观览古代名画,技艺大进。他擅长画人物和楼阁界画。
相关名词解释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国宰相吕不韦集合其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图书,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
李公麟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属安徽省)人。北宋著名画家。神宗熙宁中进士,官至朝奉郎。好古博学,喜藏钟鼎古器及书画。擅画人物、佛道像,尤精鞍马,更以白描画法独步当世,被评者推为宋画第一。
白描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
渲染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皴中国山水画技法之一,即用干、湿不同的笔墨画出树、石、山体的纹理,增强其质感。皴法有许多种,如大、小斧劈皴,刮铁皴,牛毛皴,大、小披麻皴等,皴法的变革往往是新的山水画风诞生的契机。
石渠宝笈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