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战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十五年战争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件经过八年抗战到1945年波茨坦宣言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经大约15年的期间,也有称作十五年抗战(特别指中国)。

十五年战争这名词被认为是在1956年由日本人鹤见俊辅先使用,1960年代后旬逐渐渗入至日本人的一般语句中。

但是也有看法认为这名词并不合理,1933年塘沽协定后——位于中国华北与满洲的日军与中军已然停战——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再度挑起战端,这4年期间并不算是战争。

十五年战争期这样的说法也见过,作为一个时期:

(1)这段期间,日本对世界的心态转变是重要的战后思想研究,十五年战争常被当作一个时期来研究,例如当时日本为何走上与多国为敌的研究。

(2) 在中国,由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中国人仇日的心态也在此时期节节升温,也有以此时期中国人转变或文化各方面的研究,不过通常是来自日本人的中国研究容易出现。[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