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太空馆

香港太空馆是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博物馆之一,占地8千平方米,于1980年10月8日开放。太空馆不时举行各类型的天文展览及讲座,亦开放予学校,团体及公众参观。
历史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引起不少香港人对天文的关注,香港政府亦曾于1961年建议在维多利亚公园兴建天文馆,然而最后却不了了之。直到1974年,天文馆的计划被香港市政局旧事重提,选址旧尖沙咀火车站附近的海旁,耗资6000万港元。由于香港的气象部门香港天文台已使用了“天文”一词,为免引起混淆,故香港天文馆最后落实名称时决定叫做香港太空馆。
1980年开幕的香港太空馆,成为全球首座电脑化的天文馆。太空馆天象厅内的电脑化星象仪,能够透过光学原理模拟实际星空环境,将亿万光年以外的星空,投射到天象厅的半球体荧屏。2004年,为答谢何鸿燊的2000万港元捐助,馆方决定将天象厅命名为何鸿燊天象厅以示答谢。根据2005年资料,香港太空馆每年平均约有70万参观人次。
位置
香港太空馆位于九龙尖沙咀

梳士巴利道10号,旁边是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艺术馆。
设施
天文展览厅
天象厅
演讲厅
天文书店
天象厅
香港太空馆的天象厅位于蛋形建筑内,为馆内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全球最大的天象厅之一,东半球第一座全天域电影放映设备,亦是世界上第一座拥有全自动天象节目控制系统的天文博物馆,于2004年被命名为何鸿燊天象厅。大部分的节目以粤语旁述,部分场次则以英语旁述。观众可以使用天象厅内的耳机,选择粤语、英语、普通话或日语旁述。
1995年天象厅安装影片与厅内观众互动系统,其系统通过观众投票而选举影片的发展。
座位:315个
银幕直径:23米
放映设备:可自动调节伸缩升降的蔡司VI A型星象仪
城市概况:
香港的人口超过660万。总面积为1070平方公里,差不多是4个台北市的大小,香港共分为4个部份-香港岛、新界、九龙和离岛。九龙是位在北边港口的半岛,尖沙嘴一带是最多游客聚集的地方。香港岛的面积为78平方公里,只占全香港陆地面积的7%,香港岛是主要的商业地区,充满了观光旅馆和旅游景点。新界的面积约有980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陆地面积的91%。离岛共包括234个岛屿,最大的Lantau岛几乎是香港岛的两倍大。
香港虽然地小人稠,却汇聚无数引人入胜的特色。她既有历史悠久的古迹,又有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建筑,是个绝佳度假天堂。只要您踏足香港,一个新奇刺激而且乐趣无穷的假期就立即展开。从古老到新颖,从亚洲到西方,从乡郊到都市,香港所提供的旅游特色丰富多姿。 香港的由来据说香港得名于一种被称为“莞香”的木头。时清时期这里盛产东莞香木,当地居民砍伐后将香木用小船运到海岛石排湾的一个渔村,然后再从那里用大船装运广州,并从广州远销至内地的江浙一带。这个渔村因此而被称为“香港”。19世纪30年代,英国船队开展对华贸易首先在这里登陆,1842年当他们凭借《南京条约》强占港岛后,便将“香港”的名字引伸到整个岛屿,而原来石排湾的这个渔村也便成为今天的“香港仔”了。如今,香港狭义来说是指港岛的一个岛屿,但广义则涵盖了港岛、九龙和新界三个部分,并因此而成为整个特别行政
太空馆占地8000平方米的香港太空馆建于1980年,白色半球型的外型建筑使它显得十分独特,是世界上设备最先进的太空科学馆之一,由展览厅、太阳厅、天象厅三个场馆所组成。各场馆都有一些与太空科学有关的展品,天象厅更定时更换播映全景的天象电影,在直径23米的半球型银幕下,为你带来最震撼和逼真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在展览厅,你可了解人类认识宇宙与开拓太空的历史和故事,并可体验模拟航天员“多轴椅”的训练和在“月球漫步”中感受航天员在失重时身轻如燕的写意。在太阳厅,你可通过太阳望远镜投射的太阳即时影象观察太阳黑子的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