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平调秧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茌平平调秧歌茌平平调秧歌也叫“泊渡口大秧歌”,流传在茌平县的洪屯乡泊渡口村和贾寨乡一带。泊渡口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渡口之一,自京杭运河开凿之后,就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要道,有许多的商人和艺人来来往往,久而久之把外来艺术传播到此地,极大的丰富了该地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平调秧歌”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流传较广,花样繁多,动作风格自成一家。在农村农民紧张劳动之余和逢年过节之时,“平调秧歌”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娱乐享受,也成为农民们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的娱乐形式。

茌平平调秧歌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四百余年,最初的“平调秧歌”曲目自编且动作简单不受限制。随着岁月的推移,在民间艺人的加工和发展的过程中,增加了乐器,安排了角色,增加了人员,规范了动作,曲目也固定了下来。同时也把农村小戏剧加工改编纳入秧歌之中,在与其他戏种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逐渐发展成现在的“平调秧歌”。

茌平平调秧歌是一种表演与自娱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它的动作风格,主要以刚韧为艺术特点,表现了鲁西农民粗犷、有力的风格。它既能在广场表演又能登台表演,既能伴随着打击乐的节奏、唢呐的韵律翩翩起舞,又能边歌边舞。它的队伍庞大,角色齐全。秧歌分集体和单个表演两部分,单个表演主要是代表各种性格的人物,集体舞主要以棒为主。演出所用器具主要有棒、板、伞等。曲目主要有:《斗鹌鹑》、《麻牌子》、《紧急风》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