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抑扬格
音步(feet)
音步是诗行中按一定规律出现的轻音节和重音节的不同组合成的韵律最小单位。
英语文字是重音----音节型语言,因此有轻读音节兴重音节之分,它们是形成英语
特有的抑扬顿挫声韵节律的决定性因素。这是英文和英语在语音方面的区别之一。
法语是音节型语言,音节没有轻重之分,法语韵律的最小单位就是音节,而非音步。
据统计:英诗中这种轻重音组音步;其余各种音步可以看作是从这五种衍生而出来的。
这五个音步是:抑扬格,扬抑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格和扬扬格。
所谓五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有以下几个特点:
1.每一行诗有十个音节。
2.每十个音节中分五个音步。
3.每一个音步有两个音节,重音落在第二个音节上。
举个例子来解释抑扬格:(下文摘自《英语浅谈——语音(下)》By 大毛之爸)
He got in touch with Tom in time to save the situation.
可以看出,这个句子中总共有十六个音节,其中奇数个都是非重读音节,而偶数个都是,这就是英语音韵中的基础概念之一——音步,在这里是抑扬格,也就是每两个音节都是前弱后强的关系。这里唯一令人不解的是situation中的tion为什么会是两个音节,事实上-tion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都是读成两个音节的,只是现代英语的发展变化使之改变为一个音节罢了。上面这个句子如果把touch换成contact,这个双音节词就会横插入一个非重读音节,整个句子的音步节奏立刻被打乱,原本的韵律也就没有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作家写作的时候会被别人称誉为音韵和谐的原因之一。当然,如同中文写作一样,有的人写文章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地打破规律、追求新奇效果,那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了。此外英语中的音部节奏不止这一种,还有扬抑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格和扬扬格,其原理不难类推。如果上面这个句子用现代英语来读,改为下面的两行:
He got in touch with Tom in time to save
the situation and reverse the wave
十四行诗(sonnet)是外国的一种格律诗体裁,它的基本要求当然首先就是“十四行”了。其格律根据每个国家语言语法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要求。法语翻译过来的十四行诗,基本都是按照每行的音节来译的。有每行8、10、12音节不等。英、德文译过来的,大都按其原文每行五步抑扬格的规律来翻译。一般翻译到汉语,也大都译为每行以五个汉语词组来代替原文的五步抑扬格。至于韵脚可以有很多种变化,如:抱韵体(1221 就是一四句互压,二三句互压),交叉韵体(1212就是一三互压,二四互压),并韵体(1122就是一二互压,三四互压)等等~~外国诗歌一般都是按照韵脚的规律来排列诗歌的行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