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迪卡斯

生平简介:

迪卡斯(Paul Dukas,1865—1935年),法国作曲家。1866年10月1日生于巴黎,1935年5月17日卒于同地。13岁开始学音乐,16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G.马蒂亚斯学钢琴,师从T.杜布瓦学和声,师从E.吉罗学作曲。1888年以康塔塔《维莱达》获罗马二等奖。1889年曾服兵役一年,回巴黎后专心创作。1892年他的序曲《波勒克特》演出获得成功。这部作品已表现出他的创作个性,但含有 R.瓦格纳和C.弗朗克的影响。1896年作《C大调交响曲》,继承了G.比才、E.拉罗的爽朗明快的传统,在思想深刻方面接近L.van贝多芬,慢乐章还使人联想到R.舒曼。1897年他在民族音乐协会上首次指挥演出他的交响谐谑曲《魔法师的弟子》。这是一部以歌德的叙事诗为题材的管弦乐曲,音乐的描绘与标题很贴切,结构严整、配器复杂,至今仍是各国管弦乐团喜爱演奏的节目,对后来的I.F.斯特拉文斯基和C.德彪西产生了影响。他根据M.梅特林克的剧本写的三幕歌剧《阿丽安娜和蓝胡子》(1907),不是以舞台情节为主,而是侧重音乐情绪的表现,以其富于象征性的手法,摆脱了法国浪漫派歌剧的传统,与德彪西的《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并列为法国近代抒情歌剧的双璧。此外,他的芭蕾音乐《仙女》(1911)也很受人注意。迪卡斯还是音乐评论家,他从1902年起约15年间不断为报刊撰稿,发表他对音乐的一些见解,颇受公众注目。1910—1912年任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教授,1927年起任该院和巴黎音乐师范学院作曲教授,1930年冼星海去巴黎音乐学院求学时,曾在他班上学习,颇受迪卡斯的重视。

作品魔法师的弟子:

《魔法师的弟子》是法国作曲家保罗杜卡在1897年写的一首交响诗。内容取材于歌德的诗,讲的是魔法师的弟子趁师傅外出时,偷偷的摆弄起师傅的魔法扫帚来,结果却搞的水漫金山,十分狼狈。这首乐曲生动有趣,富有戏剧效果。

有一个魔法师,他有一把神奇的扫帚。只要他念起咒语,这把扫帚什么都能干。魔法师有一个小徒弟,每天都要干很多的活。这天,师傅又在念咒语,小徒弟便偷偷的学起来。小徒弟十分羡慕师傅的这把扫帚。一天,魔法师要出门。魔法师一走,小徒弟高兴极了。它溜进师傅的房间,找到了扫帚。小徒弟学着师傅的样子对扫帚念起了咒语。扫帚果然行动起来了,提起水桶,一跳一跳的向门外走去。不一会,扫帚就提来了水,倒进浴缸里。小徒弟甭提多高兴了。小徒弟脱了衣服躺在浴缸里。浴缸里的水满了,可扫帚还在继续往里倒水。浴缸里的水溢了出来,流在地上。小徒弟忘了让扫帚停下来。屋子里的水越涨越高,鞋子,椅子都漂了起来,小徒弟赶紧找来斧子一下之将扫帚劈成两半。谁知劈成两半的扫帚又都去提水,水越来越多,屋子成了游泳池了。正在这时,魔法师回来了。魔法师念起了咒语,扫帚停下来了,水也退去了。小徒弟在师傅面前惭愧的低下了头。扫帚在一旁偷着乐。被德彪西誉为“作曲法讲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