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出游
原文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 :“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纵山而不反谓之流,纵水而不反谓之连,纵兽而不归谓之荒,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
公曰 :“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译文齐景公要外出游玩,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座名山上去游览,然后沿着海边南下一直到琅琊山,我该怎么做才能与古代圣王的外出巡游相比呢?”
“您问得真好啊!” 晏子拜了两拜。“我听说天子到诸侯那里视察叫巡狩,诸侯去朝拜天子叫述职。所以春天视察耕种情况补助穷困的人家,叫巡视,秋天视察收获情况补助欠收的农户,叫检查。夏朝时的谚语说:我们的君王不出来巡视,我们怎么能得到休息?我们的君王不出来巡视,我们怎么能得到帮助?君王出来巡视检查,是诸侯的法度。可是现在却不是这样了,君王一出来,就兴师动众,从百姓身上筹集粮草,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顺着水流泛舟而下玩乐以至忘记了返回的叫作流,逆着水流而上玩乐以至忘记了返回的叫作连,整天外出打猎追逐野兽不知满足的叫作荒,毫无节制大饮其洒的叫作亡。古代的圣贤君王都没有这种流连荒亡的行为。”
齐景公说:“说得好啊。”叫官吏查点粮食,和老幼穷人数目相同。官吏照数目分发粮食。已经发给贫困穷苦的人三百种的物品了。齐景公又亲自见了七十个老者病人,给了他们一些钱财,然后回到了齐国。
注释(1)遵:循 (2)巡狩:视察 (3)省:考察 (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
(5)度:法度、准则 (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2008陕西中考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遵海而南 南:南面 B、纵水而不反谓之连 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 身:亲自 D、赈赡之,然后归也 赡:供给、供养。
解析:A:南:向南。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共3分。
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
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2)小大之狱
解析:(1)去,到,动词 (2)的,结构助词
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2)吾与徐公孰美
解析:(1)给予,动词 (2)和,跟,介词
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 (2)欲报之于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1)凭借 (2)因为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2分)
【答案】“您问得真好啊!” 晏子拜了两拜。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2分)
【答案】 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19.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3分)
人物(作者) 篇目 人文思想核心
晏子 《景公出游》 体恤民情
欧阳修 《醉翁亭记》 与民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忧国忧民
曹刿 《曹刿论战》 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