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理论与语境(第四版)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法理学:理论与语境(第四版)

作者:(美)比克斯著,邱昭继译

ISBN:10位[7503678410]13位[9787503678417]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35.00元

内容提要布赖恩·比克斯,华盛顿大学文学士,哈佛大学法律博士,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哲学博士。这三个学校都是法哲学的重镇。

在比克斯的本科期间,当代英美凯尔森研究的执牛耳者斯坦利-保尔森是华盛顿大学的副教授,估计比克斯在此期间与保尔森过往甚密,因为比克斯的第一本专著《法律、语言与法律的确定性》(1993)就是献给他的。

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哈佛大学则是批判法律研究(CLS)的大本营。批判法学的主将邓肯·肯尼迪和罗伯托·M.昂格尔都聚集在哈佛法学院,比克斯后来研究法律的确定性问题或许跟他的这段经历有关。

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牛津大学无疑是世界法哲学研究的中心,大师云集。现代分析法学的开山鼻祖H.L.A.哈特还健在,比克斯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跟这位法哲学大师有较多的交流。哈特的高徒约瑟夫·拉兹担任牛津大学的法哲学教授,另一位高徒约翰’菲尼斯担任该校的法律与法哲学教授。接替哈特担任牛津大学法学教授职位的罗纳德·德沃金那时在学界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

约瑟夫·拉兹是比克斯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他的博士论文题目为“维持根斯坦与法律的不确定性”,该文是牛律大学法哲学领域近25年以来经典的八篇博士论文之一。从师承来讲,如果把哈特视为现代分析法学的创始人,把拉兹视为第二代弟子,那比克斯是现代分析法学法之无愧的第三代弟子。

编辑推荐大抵专门之学,非博观约取,其论说必不能详;非极深研儿,其精蕴必不能罄。此固非积数十寒暑之功候,不能有所成就。

——沈家本·法学名篇序

本书部分是介绍性的,部分是评论性的。哈特在经典文本《法律的概念》的序言中指出,他希望他的这本书将“消除如下观念,一本法律理论著作主要是一本人云亦云的著作。”我的目标没有那么宏大:本书首先要告诉读者其他著作所包含的内容——主要的文本并不总是易于找到。不过,本书显然不可以作为阅读那些主要文本的替代:希望和假设是,读者首先阅读了那些基本的文献,掌握了那些书中的主要思想之后再回过头来思考它们。此外,在本书的许多地方,我不仅仅是报告争论,我试图在讨论中加进自己的观点。在第二章和第十一章中尤其如此,全书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作者简介布赖恩·比克斯(BrianBix),布赖恩·比克斯于1983年获得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的文学士学位(B.A),于1986年获得哈佛大学的法律博士学位(J.D),于1991年获得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哲学博士学位(P.H.D)。

比克斯是英美法理学界的后起之秀,近年在法律理论领域的影响日隆。他现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vofMinnesota)法律与哲学弗雷德里克·w·托马斯(Frederickw.Thomas)教席教授,同时担任该校法律与语言交叉学科教席教授。

目录第四版序言

布赖恩·比克斯的法律理论——代译序

第一部分法律理论:问题和可能性

第一章概述、目标和方法

第二章法律理论:一般法理学与概念分析

第二部分关于法律性质的个别理论

第三章H.L.A.哈特和法律实证主义

第四章汉斯·凯尔森的纯粹法学

第五章自然法理论与约翰·菲尼斯

第六章理解朗·富勒

第七章罗纳德·德沃金的解释方法

第三部分主题与原理

第八章正义

第九章惩罚

第十章权利与权利话语

第十一章意志与理性

第十二章权威、终局性与错误

第十三章普通法律推理与先例

第十四章成文法解释与立法意图

第十五章道德的法律强制

第十六章守法的义务

第四部分法律理论的现代视角

第十七章美国法律现实主义

第十八章法律的经济学分析

第十九章现代批判视角

第二十章法律与文学

第二十一章普通法的哲学基础

第二十二章其他方法

参考文献

案例表

索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