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之乡
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浙交界处,建置于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古代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之称。因此,松溪既是溪名,也是县名。全县面积1040.2平方公里,人口1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4万人,农村劳动力 6.5万人。人口密度152人/平方公里,名列南平市第二;全县耕地15.1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6亩。辖区内有松源、郑墩、渭田3个镇,河东、茶平、旧县、溪东、花桥、祖墩6个乡,99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763个村民小组。
松溪县属亚热带海洋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日照1900小时以上,无霜期27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600 毫米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业资源丰富,作物类型多样,是发展种养业的一块宝地,为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林地118.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0.7%,林木蓄积量310万立方米,竹林面积超过20万亩,立竹量2.1亿根,是重要的林区县,除主产杉、松、竹外,许多珍稀名贵树种如红豆杉、楠木、水杉、银杏等松溪都有。
松溪交通便利。已建成的瓯政松水泥路,使松溪离建瓯火车站112多公里,空运离武夷山飞机场158公里,海运离赛岐港162公里。另外,县城与各乡镇、村之间实际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与周边政和、建阳、浦城、浙江省的庆元县都有公路相联。
松溪农业以竹、烟、菌、茶、果、菜、木、畜牧水产八大产业为龙头。竹业狠抓“竹荫工程”,笋罐头厂、竹木加工厂星罗棋布,烤烟生产不断上档次、上规模,2001年种植面积2.5万亩,烟叶生产和复烤加工,成为我县农民增收、县财政增税的重要来源,灵芝、香菇等食用菌发展迅速,荣获“福建灵芝城”、“中国食用菌之乡”称号,竹荪、鸡松茸、灰树花等优质食用菌都在不断发展。茶叶实施“丰收工程”,现有高产茶园5万亩,素有“茶叶状元县”之美称,特别是茶平乡实现户户有茶园,并建立松溪县茶叶交易市场,扩大了流通,树立了品牌,提高知名度;九龙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九龙山”牌“蒸青绿茶”、“茉莉花茶”远销香港、日本、韩国、美国、西欧及东南亚地区。水果特色是青梅1.2万亩,成为全国较大的青梅基地,现已进入丰产期,是投资办厂的好项目。蔬菜主要发展洋包菜生产、加工一条龙,发展绿色天然食品--野生苦菜种植,市场前景好;林业主要是实施保护生态资源战略,并通过种植经济林、菌用林、速生丰产林,研究以草代木种植食用菌,有利于林业和食用菌的持续发展;畜牧业发展有利于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的转化,降低成本,优势互补。渔业发展淡水鳗、牛蛙、毛蟹等特色养殖。
农产品已形成林产、食品、建材资源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有几十种产品获得国家和部、省优称号。出口商品已发展到8类30多种,主要有精制茶、蒸青茶、清水笋罐头、青梅酒、灵芝、仿古家具、湛卢宝剑、粘胶软面鞋、刨花板、胶合板、人造、钨、莹─大理石、花岗石板等,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v在旅游方面,松溪县虽然地处山区,县城较小,但自古以来就是闽浙赣三省结合部十几个山区县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胜古迹多。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湛卢山位于政松线公路旁,离县城仅12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是由于春秋时欧冶子在城南湛卢山铸成“湛卢宝剑”举世闻名而得名;城郊的奎光塔和渭田的五福桥,尚待开发的小武夷风景区,其景观令人陶醉。群众性的文娱活动蓬勃开展,荣获“中国版画艺术之乡”荣誉称号。此外,白马山、尚待开发的小武夷风景区,百丈岩、仿古家具等旅游文化,199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生态农业示范试点县兴建的来龙山生态林业园区、湛卢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东门优高农业园区等,迎接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