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寺石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位于榆社县城西南五公里的庙岭山。北魏至唐时依山造像,随之即像造宫,建成寺院,明清重修。现寺宇已毁,佛像尚存,并有千佛洞一区。今存摩崖造像一尊,高3.3米,面形方圆,肩披袈裟,罗纱透体,结迦趺坐,周围配有美丽的花纹,雕琢精细,形态逼真,确为唐代石刻造像之精品。寺东北隅,千佛洞,又名“石室方丈”,其状如瓮,初入甚小,愈进愈大,石声峥峥,故名“石室寺”、“响堂寺”。前洞,形近方形,面积为15平方米。洞内石壁环列,石佛1090尊。其高者1米许,低者8、9厘米。其体态,宽衣博带,丰满大方,高高的鼻梁,深邃的眼神,粗看似千人一面,细观则各有千秋。洞顶成轿篷状,绘有四幅山水画,图案鲜明,艳丽生动。后洞位于其东北五米处,大小与前洞相似,洞内有八幅生动幽美的山水、飞鸟图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