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中学
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宣汉中学
宣中校史(含学校大事记)1916年(民国5年)
5月,宣汉东乡镇人景昌运代理县知事,改建位于现党校的“来鹿书院”,创办“宣汉县中学堂”。
1917年(民国6年)
2月,招收初中新生两个班,与县立高小合校,学制4年,此乃县办中学之始。
1925年(民国14年)
1.6月,师生上街游行,声援“五卅”运动。
2.开始招收女生。
1932年(民国21年)
1.改名为“宣汉县初级中学”。
2.组织学生义勇军,准备应召反击日本侵略者。
3.8月,中共党员邓廷壁、黄中夏、李正锐、廖伯民来校任教,密授《国际歌》。
1933年(民国22年)
红33军在西门大操场成立,师生受鼓舞。
1940年(民国29年)
为躲避日机轰炸,迁校至清溪场(现宏文小学)。
1941年(民国30年)
新建校舍于县城西门多宝寺旁(即现宣中东区校址)。
1942年(民国31年)
学校从清溪场迁回新校舍(即现宣中老校区——东区)。
1945年(民国34年)
热烈欢庆抗日战争胜利。
1946年(民国35年)
1.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完全中学,改名为“宣汉县立中学”。
2.共产党员冉益智、沈自谦来校任教,宣传马列主义。
1947年(民国36年)
停招女生。原初中女生并入“宣汉女中”。
1948年(民国37年)
1.1月,陈微尘、沈自谦隐蔽于重庆。
2.4月,进步学生郭俊铎被捕。
1949年(民国38年)
热烈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1.宣汉县立中学、宣汉女子中学、南坝精英中学三校合并为“宣汉县初级中学”(在南坝设宣中分部),改春秋两季招生为秋季招生。
2.吸收工农子女入学。
3.共青团专职干部进校,建立团支部。
4.贯彻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取消反动的公民课、童子军课、军训课、纪念周,设立政治课,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主张师生平等,废除体罚。
5.组织师生参加减租退押、清匪反霸、抗美援朝运动。
6.举办“中学教师寒假讲习班”。
1951年
1.发动师生参加抗美援朝捐献和中苏友谊活动。
2.4月,邀请王维舟同志回校给教师作报告。
3.10月,胡耀邦同志来校为师生作了《什么是共产主义》的报告。
4.寒假(包括1952年寒假)教师分期分批集中到达县、南充、成都进行思想改造,清除封建教育思想和恐美、崇美、亲美思想,树立蔑美、鄙美、仇美思想。
5.停办高中,未毕业的高中生(14人)转入达高中。
1952年
1.投入“肃反”运动,清除反革命分子伪区长杨本。
2.在学生中进行反特教育,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教育。
3.学习苏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综合技术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实行五级记分制。
1953年
1.更名为“宣汉县第一初级中学”(南坝中学独立)。
2.建立校团总支部。
3.设立人民助学金。
1954年
增设新生部于宣师(现党校校址,因宣师迁巴师,1956年撤回)。
1955年
1.共产党员庞伟烈任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宣中与城区学校联合建立党支部,吸收第一个教师——冉崇育入党。
2.建立学科教研组。
3.成立校保健委员会。
4.进行劳卫制体育锻炼。
5.新建健身房一幢。
1956年
1.学校单独建立党支部。
2.成立校教工会。
1957年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教育毕业生回乡。
3.暑假教师集中达县高中整风反右。
4.工农子女占学生总数90%以上。
1958年
1.复招高中新生4个班,恢复“宣汉县中学”名称。同年被达县地区列为重点中学。
2.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实行“115”制(每周5天上课、1天劳动、1天休息),师生投入大炼钢铁运动,实行厂校挂钩,学校在芭蕉炉厂坪办工厂。
3.学习《毛泽东同志论教育》,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教材。
1959年
1.建立校团委会。
2.发展第一个学生——陈光惠(高61级,女)入党;同年,该生出席全国民兵群英会,奖励步枪1支。
3.党内反右倾,错误地扩大到党外教师中。
4.在多宝寺借木船社房屋4间作教室。
5.新建总务室一幢。
1960年
1.贯彻“八字”(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压缩学校规模,精简师生员工(下放劳动或回家),动员超龄学生退学。
2.教学中搞“三高一大”(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大面积丰收),分快、慢班,出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3.庞伟烈校长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1年
培养出解放后第一届高中毕业生。符必容、牟金昌双双考入北京大学。
1962年
1.贯彻《中学50条》(教育法规)。
2.对1959年反右倾时受到处分的党外教师作了甄别。
1963年
1.4月,邀请王维舟同志在宣汉人民会场给师生作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贯彻毛泽东同志的“7·3”指示(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减轻学生负担。
3.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1964年
1.贯彻“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增设农基课。
2.当年分配来校的大专毕业生集中学习后下放劳动锻炼。
1965年
1.高中毕业生150人,被高等院校录取114人。陈代愚考入北京大学。
2.抽调教师参加农村“四清”运动。
1966年
1.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
2.高66级毕业生大部分编入县委组织的社教工作团,去巴中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7月,全校教职工集中于达一中学习,人人思想过关,清理“牛鬼蛇神”。
4.10月,学生组成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选出92名代表(其中教师代表12人)赴京接受毛泽东对红卫兵的第6次检阅,回校后率先炮轰县委。
5.师生自愿组队到全国各地串连。
6.学校领导机构瘫痪,教师被称作“臭老九”。
1967年
1.学校出现两大造反派组织,矛头指向学校领导并冲向社会。
2.10月,部分师生开始参加武斗(打瓦块仗)。
1968年
1.部分师生卷入全县武斗(真枪实弹)。
2.7月5日,校长庞伟烈被逼自杀身亡。
1969年
11月,全校教职工集中到宣汉县城西中学“清理阶级队伍”。
1970年
11月,少数教师被分配去办“宣汉五七师范”(校址设于现普光中学),招收师资短训班两个(训练3个月,不包分配),并招收高中班两个(学制两年);其余教师分别下放到县内公社小学任教。
1971年
1.3月,“宣汉五七师范”迁回宣汉城,因铁道兵某师部驻于宣中,回城师生栖身于机关幼儿园。
2.7月,铁道兵撤走,宣中复校。
3.批判林彪罪行。
1972年
1.4月,军、工宣队进驻学校。
2.成立校革委会。
3.恢复校党支部。
4.恢复校团委会。
5.城内三所小学招收的初中班合并到宣中,学制两年。
6.英语教师徐世群被调援外——索马里。
1973年
1.小学升初中实行推荐。初中学制改为三年。
2.张铁生考试交白卷,读书无用论泛滥。
1974年
1.3月,校高74级“背篼事件”引起学生斗教师,学生斗学生。
2.河南“马振扶事件”严重影响学校教学工作。
3.办塑料厂。
4.新建办公大楼,重建礼堂。
1975年
1.7月,开展“学朝农(辽宁朝阳农学院)”活动,学校到三河公社冉家沟办分校,师生轮流到分校边上课边劳动。
2.高中分为农技班、卫生班。
3,生产农药“稻田护肤膏”。
1976年
1.批判“四人帮”罪行。
2.重建礼堂两侧教学大楼。
1977年
1.工宣队撤离学校。
2.批判林彪、“四人帮”的“两个估计”。
3.高考制度恢复。
1978年
1.恢复校教工会。
2.高考成绩优良,地区文教局奖一部黑白电视机。
3.重建礼堂东侧教学大楼。
4.批判“两个凡是”。
1979年
1.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2.高中招收复读班。
3.高中分文理科。
4.新建礼堂东侧教研室和女生宿舍楼。
5.给庞伟烈同志开追悼会,纠正王懋鑫等人被错划后派案件。
1980年
1.对学生进行“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
2.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3.新建礼堂西侧教研室。
4.赵一兵等四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
1981年
1.开展“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文明礼貌活动。
2.贯彻新公布的《中学生守则》。
3.开展“讲文明礼貌,学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活动。
4.刘自力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
1982年
1.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美化校园,清扫街道。
2.进行“清除精神污染,建设精神文明”教育。
3.学校遭特大洪水淹没——面积达五分之四。
4.改高中学制为三年。
5.学校评为地县两级先进集体。
6.高82级学生雷波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一等奖。
7.景健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
8.重建教工宿舍大楼。
1983年
1.贯彻“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指示。
2.“向张海迪同志学习”,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国旗、国徽、国歌、版图)。每周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自本年上年起)。
4.设立年级办公室。
5.庆祝原红33军成立50周年,请老红军作报告。
6.重修第三教学大楼(原高中部)。
7.改校门内两边操场为花园。
8.下年成立校职代会、妇小组。
9.高85级学生邓涛出席省科技小发明会议,获三等奖。
1984年
1.贯彻“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
2.调整、充实领导班子。
3.开辟第二课堂。
4.下年开办文华印刷厂。
5.学校评为地、县文明单位。
1985年
1.高85级学生邓涛、尹卫无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省好成绩,破格提前录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2.庆祝第一个教师节(9月10日)。
3.成立四个领导小组(德育、教改、电教、勤工俭学)。
4.新建女生宿舍楼(上年),新建教工第二宿舍大楼(下年)。
5.高88级扩招两个班。
6.在第三教学大楼上扩建两个教室。
7.学校组建附属门诊。
8.文华印刷厂汽车队倒闭。
1986年
1.教职工工资完善套改。
2.财政体制下放,办学实行分级管理,学校由县财政局拨款。
3.医药费60元包干,其中文教局提10元作住院费。
4.2月,首次制定学校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奖惩条例。
5.教职工中楼7层28套住房竣工(俗称将军楼)。
1987年
1.11月—12月,专业技术人员首次评定职称。
2.教工西楼7层28套住房竣工。
3.5月,新建语言室、微机室、图画室。
1988年
1.9月,副校长、化学教师肖时茂同志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学特级教师称号。
2.贯彻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文华印刷厂新厂房3楼1底建成(用勤工俭学款修建)。
1989年
1.自有资金添置微机13台,配置微机桌椅。
2.“一潮两乱”期间,该校组织护校队,夜间组织巡逻,无一人参加学潮、动乱。
3.7月14—25日,对高91级6个班首次进行军事训练。
4. 9月,数学教师崔吉海同志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教育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赠予奖章、证书、奖金500元,晋升工资1级。
5. 9月,校团委书记黄朝洲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奖金200元。
6.文华印刷厂新厂房建成,面积1400平方米。
7.学校为130多户教职工安装了闭路电视。
8.重新修订岗位职责、奖惩条例。
9.12月,开展整党,进行党员评处。
1990年
1.全校学生为高90级5班刘亮同学募捐1072.8元治病;宣师附小捐80.81元,烟草局党支部捐72元。
2.万源中学高、初中教师由校长带队来校参观。
3.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由地区潘专员陪同返回故里,到该校给师生作报告,并和校行政领导合影。
4.11月9日,地教局来校检查劳技课。
5.11月24日,县委宣传部、档案局、文教局来校验收档案工作,达省3级标准。
6.12月1日,开江中学一行34人由曾、李校长带队来校参观。
7.8月,师生为百年未遇的大旱灾向灾区捐款2250元。
8.10月30日,红源县党政4大家领导来校参观,并献了哈达。
1991年
1.1月10日,数学奥林匹克分校在该校成立。
2.1月11日,邻水县文教局、邻中、县招办来校学习管理。
3.1月11日,县财政局确认该校会计工作达标。
4.1月,县政府评该校为红十字会工作先进单位。
5.1月16日,县政府评该校为救助失学少年先进单位。
6.3月25日,驻宣56982部队(预备役团)赠送该校标准室内铁制单、双杠各1副,学校回赠“鱼水情深”画屏1个。
7.6月,高91级4班张贤德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保送成都科技大学,同年9月批准该生享受希望工程特别助学金,每年500元,直至大学毕业。
8.第三季度全校党员、教职员工向灾区人民捐款3881.49元。
9.8月5日深夜,洪水淹进了大校门,邓祥茂副校长带领在校党员和教职工通宵抢险救灾。
10.8月14日,高91级1班邓岚(女)同学以623分的优异成绩(全县理科第1名,地区第2名)录入北京大学。
11.9月,学校首次设立奖学基金,当年筹集了13575元,并制定了奖励办法。
12.教师节,学校赠送《毛选》5卷(第2版)196本给全体教职工。
13.9月,副教导主任、数学教师杨同彩同志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学特级教师称号。
14.廖杰文县长倡议,县委、县政府领导,为改善办学条件,该校共收校师生员工和校友、县烟草公司、税务局、工商局等单位和个人捐款40198元。
15.综合大楼1月动工,7月竣工,共投入70.3万元(其中自筹35万元)。
16.为加强英语、语文听力和口语训练,学校花1万多元安装两台语言发射机。
17.12月9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校长培训班、大竹中学先后来校参观、座谈。
18.勤工俭学纯收入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
19..副校长、政治教师邓祥茂同志被评为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20.7月,为抢救襄渝铁路梨子园隧道火灾,师生捐1500元。
21.县文教局业余党校在该校举行首届培训。
1992年
1.3月1日,高94级、初94级上街开展奉献日活动。
2.3月6日,全县高三教师(数、理、化、生、外)60余人来该校召开学科研讨会。
3.3月5—6日,南坝伤寒流行,该校打预防伤寒、流脑预防针,吃预防药。
4.3月26—27日,该校运动员参加在南坝中学举行的县第5届“三好杯”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1名。
5.9月14日,首次颁布奖学基金。
6.9月22日,全校师生为修建县青少年宫捐款23852.80元。
7.9月26日,该校与达师专签订达师专实习定点学校合同。
8.10月12日,开展少先队建队43周年游园活动。
9.10月21日,县上四大家及教育局领导陈明伦、丁峰、姚县长、段县长、陈文凯、刘仕万等来该校为办公大楼定点。
10.团地委年终工作检查团来该校检查团队工作。
11.11月9日,县文化馆朱成尧、张紫阳来校作了“川东游击军”“王维舟将军”的演讲报告。
1993年
1.学校花万余元请县防疫站和妇幼保健站为全校教职工(含退休职工)注射甲肝疫苗并作B超检查。
2.学校为全校教职工赠送《邓小平文选》。
3.6月底,为减轻教职工家务负担,减少环境污染,有利健康,为教职工开户购置了液化气。
4.全校师生3月为社会青年刘萍治白血病捐款1300多元;5月为杨同彩主任治疗肝病捐款3524.42元;8月为三墩灾区捐衣物190件,币85元;10月为李少高老师捐款3113.93元。
5.8月31日,省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副教导主任、中学特级教师杨同彩同志病逝,学校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6.9月,校长程光熹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7.高校录取高93级毕业生560人,创历史最高纪录,获县委县府1.2万元奖金。
8.10月15日,徐世群副省长来校与校行政成员和教研组长座谈,并作重要讲话。
9.10月下旬,县文教局组织高完中常规管理检查,该校获第一名。
10.11月29日,全体师生参加刘传喜烈士事迹报告会。
11.11月30日,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家长、社会反映好。
12.12月24日,全校举行大型文艺晚会,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
13.勤工俭学纯收入157740元,其中校办厂纯收入95000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1994年
1.学校文华印刷厂评为地级勤工俭学先进集体。
2.3月1日,县文教局党委授予该校党支部先进支部称号。
3.地、县语委会授予该校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
4.学校将助学金改为奖学金。
5.10月,阶梯教室综合楼破土动工。
1995年
1.3月下旬,中学生运动会在南坝中学举行,该校获第一名。
2.第五届职代会成立。
3.5月26日,办公楼竣工验收合格。
4.7月,“二五”普法检查验收合格。
5.11月,阶梯教室综合楼验收为优良工程。
6.德育工作现场会在该校召开。
7.11月,省教委对该校申报省重点中学进行评估,因校园面积太小,未获通过。
1996年
1.1月,综合档案室达标检查验收合格。
2.2月,该校定为体质测试试点单位。
3.3月,获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4.5月,程光熹校长赴新、马、泰考察。
5.高96级6班评为四川省普通中学“先进班集体”。
6.5月,蒋舒涵、唐丽莉、向勇评为省三好学生;张华评为省优干生。向勇考入北京大学,王毅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7.10月,高97级4班学生李军林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省一等奖,后代表四川赴杭州集训复赛,获全国三等奖。
8.程光熹校长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997年
1.花池希望小学部分教师来校听课。
2.达竹矿务局子弟校来校交流办学经验。
3.地区教科所在该校举办地区历史教研会。
4.该校获地区中学生田径赛初中组第二名、高中组第三名。
5.省、地、县领导来校检查该校申报省重点中学情况。
6.地区“迎香港回归”图片展在该校展出。
7.县广播局拍摄该校办学成果专题片。
8.英语教师章云格同志赴新、马、泰考察。
9.获地区首届“十佳卫生先进单位”。
10.高98级学生赵越、初98级学生杜才贤被选拔到省拳击队训练。
11.获地区中学生首届电视风采大赛二等奖。
12.地区高完中校长教学工作研讨会在该校召开。
13.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体检(打B超)。
14.省绿化领导小组来该校检查绿化工作。
15.李军林同学获达川地区理科状元,被录入清华大学。
1998年
1.地教委授予该校“校风示范学校”牌匾。
2.达二中教师来校参观。
3.地区高三教学研讨会在该校举行。
4.县委宣传部、公安局、禁毒办、文教局在该校组织“热爱生命,远离毒品”宣誓、签名仪式。
5.师生为灾区捐款5000元。
6.9月,数学教师李文钦同志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模范教师”。
7.9月,因程光熹校长患病,郑雄策同志接任校长。
8.平昌中学、万源中学先后来校交流座谈。
9.全校党员赴平昌、巴中学习考察。
10.高99级全体教师前往邻水中学学习考察,高2000级全体教师到大竹中学参观学习;初99级全体教师赴南坝、圣墩、陶成中学学习观摩。
1999年
1.该校被省教委评为“校风示范学校”,并挂牌。
2.获地区“迎澳门回归,建国50周年大庆”知识竞赛第2名。
3.该校被地教委、地法制建设领导小组评为“依法治校”合格学校。
4.县、地教育部门来校复查申报省重点中学情况。
5.省教委组织专家来该校验收、评估创省重点中学情况,结论:基本合格。
6.举办迎新千年大型文艺晚会。
7.符纯孝先生在该校首次设立奖学金(包括邮册近两万元)。
8.高考王小书同学获达州市文科状元,被录入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
1.语文教师方可永同志病逝。
2.“保护母亲河”捐款、签名活动在该校举行。
3.冯绍武(高91级毕业生)带领深圳地税局同事为该校初三和高中生作立志成才报告,并对该校18名高中生给予资助。
4.4月28日,省教厅出文批准该校为省重点中学,更名为“四川省宣汉中学”,副省长徐世群题写校牌;6月18日,县委、县政府在该校礼堂举行庆典,市、县各单位负责人到场祝贺。
5.科教大楼竣工。
6.5月9日,校党总支书记、原校长、英语教师程光熹同志病逝。
7.新任县委书记熊清明、县长肖雷一行来校慰问教师。
8.高2002级、高2003级学生参加军训。
9.符纯孝先生专程来校颁发奖学金和邮册。
10.高考上线551人。魏川雄同学获达州市文科状元,被录入南京大学;罗田唯同学获市理科第二名,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11.物理教师陈友道同志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学特级教师称号。政教副主任、英语教师章云格同志被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省教育委员会表彰为“四川省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
12.制定了《四川省宣汉中学办学章程》。
13.县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在该校开庭审判绑架案,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并举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2001年
1.与达州市建筑公司签订引资修建学生公寓合同。
2.全校举行“崇尚科学,拒绝邪教”签名活动。
3.红峰中学部分教师来该校与初中教师进行教学交流。
4.获省教厅、省体育局颁发的1999—2000学年度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称号。
5.为宣南路捐资1000元。
6.校长郑雄策同志赴欧洲学习考察。
7.学生公寓正式奠基。
8.平昌中学部分教师来访。
9.省人大副主任徐世群来校视察。
10.校党总支组织党员赴樊哙龙泉、鸡唱等小学救助贫困学生,赴开县刘伯承元帅故居参观学习。
11.万源、渠县、开江部分初中毕业生来该校参加高中升学考试。
12.物理教师赵文祥同志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
13.美籍华人宁威亚及王邦峰资助学生2500元人民币。
14.该校舞蹈、口琴队列表演获达州市中学生艺术节二等奖;获县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成绩第一名。
15.美术教师艾文和同志辅导学生参加“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学生2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
16.王珣同学获达州市文科状元,被录入中国人民大学;代毅同学考入北京大学。高2001级全体教师赴黄山游览。
17.校长郑雄策、教务主任张武坤赴渠县参加省重点中学申办国家示范高中会议。
18.大竹中学来校参观实验室设备。
19.县上四大家领导来校召开“宣中扩大规模方案”现场办公会。
20.宣中前校门由县文管所定为文物。
2002年
1.学生公寓竣工。
2.宣中扩建获县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一致通过。
3.与汇鑫公司商谈校门前开发事宜。
4.选拔美国“乡村少年奖学金”授奖对象。
5.副校长顾林率队赴市内外重点中学参观取经。
6.专题研究兼并西北初中操作方案。
7.北京四中特级教师赵如云来校讲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8.确定由西南设计院重庆分院作该校新校区校园规划方案。
9.花池中学部分教师来访。
10.参加由县政府、国土局、农业局、教育局、农场等单位组织的新校区打桩定界工作。
11.兼并西北初级中学,县、局领导到场;并对西北初中教师进行考核。
12.赵怀昌老师病逝。
13.中央电教馆及省、市相关负责人来校检查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给予该校高度评价。
14.土黄中学初三教师来校搞联合教研。
15.中国世界语出版社总编侯爵良先生探望母校,宁威亚及王邦峰来校颁发助学金。
16.中科院向勇先生探望母校。
17.英语教师周玲俐同志赴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
18.校长郑雄策、后勤主任陈广元赴京争取资金。
19.10月28日,宣中西区建设启动仪式在西门操场隆重举行。市、县领导亲临指导,获捐资13万余元。
20.中国外语教研中心来校考察中学英语教学实验基地。
21.开江县教育局罗振局长带领讲治、普安、任市、开中高三年级教师来访。
22.陈锋老师去世。
23.高三19名学生获旅美华侨董世兰资助7800元。
24.顾林、章云格、邓德权、宋德银、刘廷富、伍先华6位老师评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赴成都参加培训。
25.张彦旭同学考入北京大学。
2003年
1.华融资产有限公司领导来该校新区实地考察。
2.西区拆迁等工作开始。
3.县委、县政府、国土局、建设局、教育局领导在该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研究新区建设进展情况。
4.初中停止补课,退还补课费。
5.西南设计院重庆分院牟明院长来校洽谈单体设计施工图设计费,并签合同。
6.郑雄策校长赴广东招商。
7.全市高三英语教研会在该校召开。
8.国家建设部高级工程师牟陶成探望母校,对西区规划提出建议,并向师生作“立志成才,开拓进取”的报告。
9.校长郑雄策,老教师肖时茂、向格仁赴四川大学科华苑会见宣中校友,为新校区筹资。
10.该校高三25名学生获宁威亚助学金8000元。
11.西区召开拆迁动员大会,签补偿协议。
12.举行“中学英语教育实验基地”挂牌暨农行3000万元扶贫贷款签字仪式。
13.成立“预防非典”领导小组,制定预防措施。
14.四川大学教授汪慧强博士回母校演讲。
15.市教育局代表省教厅对该校创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进行评估,结论:基本合格。
16.该校高考成绩突出,获市文科前一、二、三名,市理科前一、二名;邹膨鲜、彭郁同学分获达州市文理科状元。彭郁同学考入清华大学,朱孟璠、罗意同学考入北京大学,王小虎、赵晓芹同学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邹膨鲜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17.新任达州市委书记晏永和来该校慰问教职工。
18.郑雄策校长赴广州引资。
19.达州市第三中学来访。
20.县纪委来校核查工程招标事宜。
21.郑雄策校长访欧归来,并向全校教职工讲述欧洲见闻。
22.渠县中学来访、土黄中学来访、南坝一小、昆池一小、圣墩中学、陶成中学部分教师来访。
23.政教副主任、英语教师章云格同志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英语教师邓德权同志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学特级教师称号。
2004年
1月
1.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胥健来宣中座谈,并参观新校区。
2.新校区园林设计引资洽谈成功。
2月
3.2月9日,达市教基(2004)04号文件批准该校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4.张让文、彭刚、李义华等市局领导视察新校区工地。
5.宣中与恒发丝绸厂草签转让协议,转让费450万元。
6.省体育局、省教厅、省体学(2003)29号文件《关于命名四川省第五批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的通知》:宣中为省体育局传统项目(田径、排球)示范学校。
7.市委新任组织部长杨天宗来校调研,视察新校区建设。
3月
8.学校出台《全年无事故安全奖励办法》。
9.郑雄策同志出席县人大十五届二次代表大会。
10.渠县中学王平校长一行4人来宣中交流。
11.校团委组织学生在西操场参加由团县委组织的“远离网吧”万人签名活动。
12.县有关领导来宣中为15名学生颁发“宁威亚助学金”:人民币8200元。
4月
13.柯尊平副省长、汪风雄副厅长、杨刚副市长、贾清华局长及县上领导来校指导工作。
14.县委书记肖雷为学生作专题报告。
15.胡家中学63名教师来校学习教改。
5月
16.党总支公示拟发展的学生党员名单。
6月
17.教工一、二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选举。
18.与县禁毒大队联合开展“抵制毒品”签名活动。
19.上报享受提前越级晋升工资人员名单。
20.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确定“七一”县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名单。
7月
21.暑假教职工集中政治学习一周。
22.省、市、县专家来校评估“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23.郑雄策同志赴内蒙、乌鲁木齐考察。
9月
24.高一新生军训。
25.县人大、司法局有关人员来宣中检查“四五”普法工作。
26.学校积极部署抗洪救灾工作。
27.举行开学典礼,颁发“学年度师生奖”。
28.语文教师刘廷富同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
29.教师节,县委书记肖雷从北京发来慰问电。
30.与川瑞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修建新区教学大楼合同。
31.宣发(2004)1号文:关于骨干教师的评选办法。
32.新校区学生宿舍A、D幢签订招标合同。
10月
33.成立新校区建筑工程监督小组。
34.召开新校区食堂、礼堂工程招标会。
35.日本工业株式会社、珠海理想科学工业有限公司西南大区总经理何顶向该校捐赠理想一体机一台。
11月
36.省新闻出版局、市文化稽查监审科王科长、县文化稽查大队一行5人突击检查宣中初一、初二学生书包:有无盗版资料和书籍。
37.在西操场参观航空模型、火箭发射表演及画展。
38.部分党员赴广安华莹山参观。
39.举行新校区公寓B幢奠基典礼。
40.教职工分别在县医院、中医院和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体检。
41.成立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拟定岗位职责和聘用实施方案。
42.召开教职工聘用动员大会,传达有关文件及学校方案。
12月
43.召开教代会讨论通过《宣汉中学教职工聘用工作实施方案》。
44.召开教代会讨论通过《集股建校方案》《新调来的高、中级教师待聘一年》和《提高互助储金》三个提案。
2005年
1月
1.6日下午,团县委来校举行“明德奖学金”颁发仪式。
2.10日下午,教职工大会宣读由宣汉县组织部、纪委、县委、政府转发的中组部、中纪委禁赌令;学校从2005年起按月发给教职工(含退休人员)补贴75元。
3.25日上午,学校邀请县反贪局介入西区工程监督工作,签廉政协议。
4.26日,县委书记肖雷检查新校区建设工程进度。
2月
5.25日下午,县委副书记罗建、副县长林建祥到新校区召开办公会议。
3月
6.4日,学校组织23人赴大竹中学学习创办“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经验。
7.7日,召开争创“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教职工动员大会,提出倡议:“争创‘国示’,人人有责,鏖战一年,志在必得!”
8.14日下午,召开全校党员大会,学习总支工作要点和教育局党委“反腐倡廉”文件。
4月
9.1日,郑雄策校长外出双选教师返校,共选聘大学毕业生40名。
10.5日上午,高一全体师生在西操场参加宣汉红色旅游启动仪式。
11.17日,与宣二中、土黄中学签订“对口帮扶”协议。
12.18日下午,肖雷书记到新校区现场办公,决定校门外装方案。
5月
13.12日,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委员会负责人检查新校区建设进度。
14.23日下午,党总支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
6月
15.3日,省技装处石明处长在县教育局唐正琼、黄文蒯,市技装所领导陪同下到校检查。
16.22日,柯尊平副省长来宣汉,视察了新校区建设。
17.24日,高考揭晓:黄磊同学以700分获达州市理科状元,录入清华大学;汪方仔同学获市理科第二名,录入复旦大学;雷雨林同学考入清华大学;侯启启同学以634分获达州市文科第二名,录入北京师范大学;全校本科上线795人。初三何胤萍同学升学考试获达州市第一名。
7月
18.5日上午,达州市、宣汉县总工会领导来校为宣中举行“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授牌仪式。
19.7日,宣二中校长王专同志调任宣中副校长,宣中副校长顾林同志调任宣二中校长。
20.8日上午7点,学校组织防洪,洪水淹没了后操场,高出地面50㎝。
9月
21.新校区投入使用,高一、高二师生进入新校区,高一新生军训。英语教师伍先华同志被评为省师德标兵。
22.14日下午,省教委原主任王可植同志在市委副书记马波、康莲英陪同下视察新校区。
23.29日,新校区举行竣工典礼。
10月
24.8日,省委副秘书长颜家瑾在市、县领导陪同下视察新校区。
25.10日,图书管理员官文辉同志病逝。
26.24日,市、县爱卫会到校初验“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情况。
27.31日,原校长胡义昌同志去世。
11月
28.17日,省教厅基教处处长刘莉、调研员杨秀军、技装处处长石明来新校区调研。
29.21日,学校为全校教职工定制校服。
30.23日,接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专家组评估验收。
12月
31.14日,30多名省、市人大代表来新校区参观。
32.23日,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获省实验示范性学校称号。
2006年
1月
1.8—9日,“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专家组评估验收该校申报“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专家组高票通过,并对该校办学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2月
2.27日上午,研究高2009级招生:共招1700人,26个教学班,其中正取生1050名。
3月
3.7日,收到省教厅(2006)41号文《关于批准隆昌县一中等9所为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该文于2月28日发出,该校被批准为“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
4.14日,省政协领导来个新区视察。
5.16日,万源市政府、万源中学参观团参观新校区。
6.17日,开江中学来访。
7.27日,省科协领导参观新校区。
8.29—30日,高2007级、初中各年级和二线部分党员赴邓小平故里学习。
4月
9.6日,广安市教育局李盛慧副局长率广安部分县长、局长、校长来访。
10.13日,开江教育局、开江中学、任市中学、普安中学领导来访。
11.14日,市政协原副主席庞佑祝率重庆市三中、九中、九龙坡中学客人来访。
12.17日,省人大副主任李洪仁率团来校参观。
5月
13.1—2日,邓崇智主任率二线和非中考科(音乐、美术、生物、地理)教师27人及家属39人赴万州旅游。
14.15日,肖华将军之子肖云来校视察。
15.21日,西充中学李校长率队来访。
16.22日,罗强市长率开发银行负责人来校参观。四川省电视台来校采访该校高二学生符潇潇(省十运会圣火采集少女)。
17.27日,郑雄策、张林清、罗建祚、徐代琼、李廷尧赴京拜望肖华将军夫人王新兰,并通过她为学校新区建设贷款。
6月
18.7—8日,宣汉县2006届高考在该校新老校区两高考点进行。
19.14日,大竹中学王光俊校长来访。
20.17—18日,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招生统考在该校新老校区举行。
21.24日,庆祝该校高2006级高考本科上线1051人、二本上线800余人、重点本科上线284人,张蕾同学获达州市文科状元,被录入北京大学,李鸿雁同学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7月
22.退休教师韩应海病逝。
9月
23.8日,宣汉县庆祝第22个教师节座谈会在该校新校区会议室举行。语文教师刘廷富同志、英语教师伍先华同志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学特级教师称号。
24.17日,广安友谊中学谢校长一行12人来访。
25.29—30日,胡开月副主任到内江一中、自贡中学参加50年校庆;张武坤副校长、邓崇智主任赴邻水二中参加百年校庆。
26.漆碑农民程豪(在浙江昆山打工)来校资助该校高2008级22班学生卫涛3500元人民币。
10月
27.10日,郑雄策校长赴市参加高三工作交流会。
28.18—21日,郑雄策校长、王专副校长率部分高三教师赴广安友谊中学考察学习。
29.21—23日,胡开月副主任赴资阳中学参加百年校庆。
30.25日,代县长王能秋、新任教育局长曾莉来该校检查工作。
31.28日,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后勤分会考察团一行19人来该校参观。
32.该校举办第35届田径运动会。
11月
33.18日,张武坤副校长赴达一中贺百年校庆。
34.21日,段如山老师率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校长、教务主任一行5人来该校交流。
12月
35.8日,该校电视台荣获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百佳校园电视台”称号。新闻类节目《视线追踪》获全国首届百佳校园电视节目铜奖,专题类节目《九天云路破长空》获四川省首届优秀校园电视节目铜奖。胡常德赴黄山领奖。
36.14日,省人大原副主任徐世群在县委领导陪同下参观新校区。
37.16日,王慧才、李化民两位老师回宣汉探望赵德培、卫贡金、肖注道、刘辉孝等老师,并参观新校区。
38.27日,上级领导来校考察,推荐副校长章云格同志为党的第十七大代表。
39.28日,校报《今日宣中》在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中国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校报一等奖”,执行主编龚元光同志获“最佳编辑奖”和“最佳版面奖”,并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领奖。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教育部司法培训中心主任毕诚为本报题词:“学校应当为先进文化传播中心”;中央教科所《教育科研》主编王金重为本报题词:“祝四川省宣汉中学《今日宣中》兴旺发达”;新华通讯社领导方立新为本报题词:“更上层楼”。
宣中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宣中培养了初、高中毕业生18000余人,为大专院校输送了10000余名合格新生,其中600余人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斐然。高考本科上线增幅居全市之首,文科本科上线稳居全市之冠;七年里四夺全市文科状元,两夺全市理科状元;2003年高考创记录地取得了达州市文科前1、2、3名,理科前1、2名的优异成绩;2005年高考又取得了全市理科前1、2名,文科前2、4名,本科上线突破800人大关的佳绩,为宣中新校区落成和争创“国示”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2006年高考又取得了全市文科前1、3名,重点本科上线284人,本科上线1090人的佳绩;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1316人,文科上线人数居达州市第一。王小书、魏川雄、王珣、邹膨鲜、彭郁、黄磊……凯歌声里龙虎榜上,响亮名字熠熠生辉,未名湖畔清华园中,学子风采意气风发。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有宣中的学子;叱咤风云的军政舞台上,有宣中的学子;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有宣中的学子;神奇高深的高科技领域,有宣中的学子。一串串流光溢彩的名字,一张张鲜活生动的面孔,一个个时代的风流人物,点缀着历史的长河,辉映着现实的星空。
《四川省宣汉中学志》后记《四川省宣汉中学志》本志的编纂工作始于2002年9月,止于2007年6月,历时 4年零10个月。
经过90年的发展,宣汉中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90周年校庆到来之时,宣汉中学成功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验收,实现了东西校区两翼办学,书写了宣中办学的新篇章。盛世修志,以承传薪火,知古鉴今。为总结办学经验,探索基础教育规律,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历史借鉴,2002 年9月学校研究决定编纂校志,成立了以张武坤同志为组长的校志编纂工作组,由谯义山老师专职负责编纂工作。2006年,童国武、杨曦两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曾先后参予这一工作。2007年3月各章节概述部分初稿形成。2007年3至5月,由龚元光同志整理附件并组稿统编。又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于2007年6月终成书稿。《校志》共10章,总计50余万字。
宣汉中学90年的历史,似长河一段,曲折蜿蜒,有风平水静,也有波澜壮阔。如此漫长的校史,要想条分缕析,一一廓清,实非易事。在《校志》编纂过程中,虽参考了《宣汉县中学校志》(1968.4)、《宣汉县中学校史》(续集1993.12)、《四川省宣汉中学校史》(续集2000.11),但由于种种原因,前30年历史留下的文字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后60年虽有记载,要么残缺,要么语焉不详,给编纂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四川省宣汉中学志》的编写是集体合作的结果。许多同志在搜集资料、写作、修改、审稿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行政办公室邓崇智不辞辛苦,及时收集与提供大量历史资料,为校志编写服务,在此一并致谢。还要特别感谢赵德培、刘辉孝、符德言、卫贡金、肖注道等老教师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张武坤、刘廷富、章昂等老师认真修改、校对。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重视、关心和支持,《四川省宣汉中学志》才得以问世。
由于编志时间匆促,编辑人员缺乏经验,水平有限,《校志》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错误、遗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领导、师生、校友批评指正,以便在下一次修史、修志中得到更正!
现校党总支,校长:王专
学校网站:http://www.scxhzx.com/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