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香麓

楼盘简介北辰·香麓位于海淀北部新区温泉镇,是北京市最新规划的西部生态带发展区,属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区,尊处城市生态景观核心区、城市绿肺——风景秀丽的西山之畔,自然环境优美怡人,空气清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以及圆明园、颐和园等历史古迹环峙周边,文化内涵浓厚。
变幻空间,优雅品质
北辰·香麓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规模约32.8万平方米,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外环连绵起伏的群山,内绕清幽明澈的园林水系。
整体设计为北欧建筑风格,色调淡雅清新,以不同材料、不同颜色的色块搭配,强调雕塑般的体块感与精致的细部。南侧组团的联排别墅位于中央花园北侧,呈环抱式布局,人工营造的湖面成为阻隔纷扰与喧嚣的屏障,其开阔的山景与无敌的园景尽可从容享受,彰显其卓尔不凡的优雅品质。建筑布局中形成了多条视觉通廊,使更多的住宅能看到山景,山景资源价值利用最大化。
为了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北辰·香麓主力户型为200-300多平米的花墅洋房、叠拼、联排别墅,强调豪雅与个性化并存。为了增加建筑景观的多样性,项目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延景的设计手法使其室内环境与室外绿化结合,营造绿树成荫、芳草萋萋、鸟叫虫鸣的优雅环境。
专业之道,品质惟精
北辰•香麓是由知名地产开发公司北辰实业投资开发,项目延续和扩展西山的生态文化,从“自然生态社区”进一步提升为“人文生态社区”,倡导“自然生活哲学”。项目以胸怀城市的理想,通过北欧风格建筑,融合亲水亲绿的自然园林,同时渗入浓厚的人文气息,全方位塑造自然、生态、人性化的优质社区。
项目数据:
绿化率:40%
容积率:1.49
总建筑面积:32.8万平米

建筑形式:别墅洋房
建筑面积:328000平方米
楼盘建筑风格——欧式建筑风格欧式建筑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