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村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延河镇福山村福山村位于延寿县西部,距哈尔滨市175公里,距县城15公里,铁通公路穿过境内大约3公里左右。有6个自然屯,450户,1578口人,劳动力480个;耕地9509亩,林地10000亩,2005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
种植业以大豆、玉米和水稻为主。2005年种植3500亩,2500亩,1900亩。养殖业以牛、鸡为主。养殖大户20户,养殖协会1个,经纪人1人。2005年牛、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00头和20000只,养殖收入实现85万元,人均550元。外出务工30人,劳务经济总收入18万元,人均收入6000元。(其它产业及收入)
村集体资产15万元。有债权14万元,债务31万元。有村办公室1处,面积150平方米;学校1处,面积200平方米。有28条村内道路,24公里,机电井9 眼,农田灌溉率15%。农民住房砖瓦化率30%,电话入户率40%,有线电视入户率50%。
村有党员30人。村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团结,战斗力强,群众威信高。几年来村里获得的荣誉称:2004年获哈尔滨市先进村委会标兵、2004-2005年县先进党支部。
2、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福山村福山村在广汕公路西侧山区,是九龙镇唯一的偏僻山区村。全村土地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785亩,旱地面积400亩,村现有户籍人口1046人。下有6个自然村,分别为门围、岐山、库田、坪山、窑前、潭洞,12个经济社,分别是门围社、歧一社、歧二社、大田社、坪山社、库一社、库二社、窑前社、潭一社、潭二社、田心社、山下社。
全村现有党员26人,外出务工人数150人,村集体2006年收入2.3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3300元左右。
福山村除岐山自然村以外全部属于客家人,保留了客家先人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例如吃苦耐劳、热情好客、安土重迁、高度重视家族血缘关系、思想保守等等。由于偏居山区之一隅,本村民风与山外本地人差别较大。
近两年随着上级财政向基层农村的支持加大,福山村在社会治安、供水供电、有线电视、建设村卫生站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也有一定提高,各自然村都有不少村民搬到镇龙居住,坪山自然村更是举村全部搬迁。
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乐峰镇福山村福山村位于乐峰镇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山腰,有山腰、福广、杜恩脚、内洋、福垄、下新厝、后圳、格仔、洋仔、恩畔、后幕、樟仔洋等12个自然村,有14个村民小组,有村民646户3500人,聚落散布在大冒山下丘陵地,呈块状分布。有耕地面积792亩,山地面积2750亩,主种水稻、小麦、甘薯、花生、马铃薯、大豆,林果有马尾松、杉木、龙眼、荔枝、香蕉等。域内有砖瓦厂、针织厂2家、机砖厂1家,有福山小学、库容26.4万平方米的红星水库、库容10万立方米的桥头。坝水库,村民有传统的做面线手工业。乡村公路与梅山公路连接。
1931年间,该村建一所学校,取名福广的“福”,山腰的“山”字,合并为福山学校,以此得名。元、明、清属南安六、七都,民国年间为福山保,解放初属乐峰乡,公社化时属梅山火箭公社称炉峰大队。1965年福山与山腰再合为一队,仍称福山大队,1988年称罗东镇福山村委会,1999年7月至今为乐峰镇福山村委会。[1]
4、安徽省巢湖市含山县林头镇福山村福山村位于安徽省含山县林头镇东南部,属丘陵山区,有合芜高速,茅林路穿境而过,环境优美,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全行政村总面积1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99亩(高产田0.35万亩,中低产田0.1万亩);山场面积12031亩,其中公益林面积2891亩,该村有退耕还林面积1050亩。
村内现有水塘75口,排灌沟渠8公里,排灌站1座,机耕桥6座,人引桥15座,滚水坝7座;村内有卫生室3个,卫生医疗人员4个,无住院床位;村内有各类村级道路20余公里,有水泥路4.1公里;村内有福林木业等企业,有福山初级中学,福山中心小学,在校学生500多人。
该村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地区,以种植水稻、棉花、苗木为主。养殖业以猪、鸡、鹅为主,年产生猪4000余头[2]。
5、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福山村福山村位于浙东名镇观海卫南首,紧靠三二九国道,交通便捷,村名以境内福山而得名。 福山村于2000年10月26日成立,是由原石孔、上四房、阮家、聚兴桥四个村合并而成。现分四个片,二十四个村民小组,目前全村有常住人口1923,其中党员62人。福山村党总支分设农业支部和老年支部,全村有土地1830亩,其中旱地1110亩,水田720亩,集体企业、私人企业有40余家,2001年社会总产值2240万元,村固定资产152.75万元,可用集体资金9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748元。 福山村党总支、经济合作社领导班子在三年任期中,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开放、拼搏、文明、整洁、安定有序的村民形象为目标,以重在建设,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为原则,以整治环境、繁荣文化、规范秩序为重点,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使本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3]。
6、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福山村地处蓬莱镇政府驻地西南13公里处,海拔646米。四面高山围绕的小平地,东有龙案座山,西天马山,南大帽山,北鸡寨山,东南弥勒岭、东北塔仔岭,西南殿尖岭、西北殿山岭。相传,该地林氏为纪念始祖福山肇基开发之功,特取始祖名讳为村名。村委会设在格后,辖14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林姓。
西格位于龙案座山西麓。
当行位于村的中心位置。
弯内位于殿尖山山峦中。
后格位于一个隘口后面。
嘉乐崎位于高山,地势陡峭。
碗头在一口古碗窑旁。
楼仔古时该地有幢二层楼房。
尾桥垵通往官桥内村交界处有一座石拱桥,称尾桥,故名。
岩兜古时有座岩寺。
村后位于村子的山后。
长埕古时该地有一丘又长又窄的田地,故称。[4]
7、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福山村福山村位于惠山区洛社镇的中南部,位于新锡杨路以北。全村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2787人,农户800余户,22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通过创建,该村先后获得“省级生态村”,“治安安全村”、“文明村”等称号。
为营造最佳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家园,该村投入300余万元,进行了道路绿化、河道绿化、村庄绿化、单位绿化和经济片林建造,村庄绿化覆盖率100%,新种树木5000株,新增绿地面积3800平方,农田林网覆盖率达100%。全村共建花坛120只,清淤河道1.5万立方,砌石驳岸5000多米。村民广场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广场设计有露天舞池、篮球场、健身点、休闲绿地,曲径通幽,是村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该村还完善了绿化管理制度,环卫管理制度,干部分工负责制,村委干部汇报制,工作台帐制,村民组长责任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如今的福山村,环境面貌日益整洁,村道绿树成荫;休闲广场设施完善;村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文明和谐蔚然成风。[5]
8、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福山镇福山村位于博山区东部。距博山城五公里,地处福山北山以南,东邻西河岭,西邻葛条山与茂岭村相依。南与大黑山后村相望。设一村民委员会,两个居民委员会。
共638户, 1,995人。耕地1,308亩。主产小麦、玉米。山东福山陶瓷厂驻此。为博山区陶瓷产地之一。镇政府机关驻此村。
工副业:原有磨场、电瓶充电厂、林场、陶土井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建煤井一处,煤矸石井两处,还有陶瓷化工厂、修缮队等。年产值59.4万元。1978年人均收入为102元;1988年提高到859元。较前增加了3.57倍。
《翟氏族谱》载:“翟氏始祖于明洪武初自枣强迁居青州府益都县孝妇乡福山。”《刘氏族谱》载:“吾刘氏之渊源自明洪武初年,由直隶枣强迁青州府西河庄、福山。”据此,明代洪武年间已有此村。
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分别载有“疙瘩湾”和“福山”字样。
据传,该村生产陶瓷历史较久,故名“刮大碗”,后谐音沿称“疙瘩湾”,因位处福山之西麓, 故于清乾隆初年即以山名和取吉祥嘉言之义, 将村名改为“福山”。
福山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二等功臣苏学军同志的故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