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921~1945年)

庙行乡人。民国27年(1938年),进上海同仁医院护士班学习,次年因病退学。后经人介绍,进吴淞医院(实际是个诊所)工作。民国30年起,徐国璋以医生职业为掩护,为新四军做工作。民国32年起任新四军吴淞情报组组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徐国璋在吴淞医院时,正值抗战初期,他目睹国家被侵、民族危亡、人民受难,感到悲愤。民国30年6月,经人介绍,徐国璋与来沪求医的新四军侦察科长王征明相识。王在接触中认为徐有爱国热情,为人忠恳,就明说新四军要了解吴淞日军情况的任务,要他做情报工作,徐国璋欣然同意,还发展了黄眷澜、陆亚雄等几位有志爱国青年一起活动。女青年黄眷澜家住黄浦江畔,利用家中窗口外望,注意观察日军进出舰艇的型号、番号、颜色、吨位,以及陆上部队兵种、番号、装备、规模等动静,一一记录清楚,送徐国璋转侦察科长。

徐国璋还与十几个进步青年组织了一个“梅友社”,以写诗歌、随笔等形式,揭露日伪的罪恶,传播抗日思想。“梅友社”里还传阅《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等革命书籍,学革命道理,为真理而斗争。

民国32年,徐国璋另外筹办了“一德药房”。民国33年秋,吴淞医院易主,“一德药房”就成为革命据点,徐国璋在房间里挂出美女图作掩护的布置。同年,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决定,正式成立吴淞情报小组,徐国璋任组长。情报小组在江边、码头、仓库、机场冒着风险开展搜集日伪情报的工作。

民国34年初,新四军要求情报小组画出吴淞、江湾、月浦、杨行地区的日军军港、仓库、机场、兵营、高炮阵地等军工设施的军事地图,徐国璋虽病重吐血,仍指挥情报人员到指定地点作实地观察,记录清楚,绘制成军事地图,上报新四军军部,为轰炸吴淞敌伪阵地提供了准确的情报。吴淞情报小组得到参谋长赖传珠的表扬。徐国璋因操劳过度,于民国34年12月31日在吴淞病逝。195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徐国璋为烈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